JAMA子刊研究称(持续炎症状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差)
研究者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后监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患者更好地进行风险分层,指导靶向抗炎治疗,降低残余心血管风险。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既往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时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未来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有关。
3月6日,发表在JAMA心脏病学子刊上的VISTA-16研究次要分析再次证实了这一结论,而且还进一步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后16周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如持续升高,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均显著增加。
第16周时,受试者的中位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4 m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64.9 mg/dl。
该研究分析了VISTA-16研究中的425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数据。在该研究中,患者在阿托伐他汀等标准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96小时内随机给予伐瑞拉迪(varespladib,一种非胰腺分泌磷脂酶A2选择性抑制剂)或安慰剂治疗,共治疗16周。患者在随机分组时以及1、2、4、8、16周时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
分析显示,基线和16周治疗期间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升高1个标准差,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脑卒中和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的风险分别增加36%和15%,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增加61%和26%,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58%和25%。
进一步分析表明,16周治疗期间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r=0.053; 95% CI:0.023~0.083)。
来源:Preethi Mani, et al. Association of Initial and Serial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With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VISTA-16 Trial. JAMA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March 6, 2019. doi:10.1001/jamacardio.2019.0179
防同型半胱氨酸致心肌损伤有新靶点!宁夏医大总院研究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痴呆、2型糖尿病、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肌又有何影响?近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贾绍斌、杜海林等进行的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也是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内质网应激介导心肌细胞损伤。研究也发现,4-苯基丁酸抑制内质网应激,可减轻高同型半胱氨酸所致的心肌损伤。睡眠呼吸暂停,是肿瘤推手!?广东省医文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很多慢性病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去年,美国心脏协会(AHA)还专门就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发表了一份声明。而近日,发表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欧琼等撰文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病机制中的一些因素还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期间因上呼吸道阻塞而发生呼吸中断反复发生。PURE研究:每天蔬菜水果要保证1斤,蔬菜建议生吃
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PURE)研究为各国改进营养政策提供了一项证据,吃较多的水果者,心血管、非心血管和总死亡的风险比较低,豆类食物也降低死亡。而对于蔬菜而言,生着吃最好,可降低总死亡率,做熟了的菜对死亡降低的贡献有限。研究还发现,每天吃3~4份水果、蔬菜和豆类(8两到1斤左右)者,就已经足矣。杨进刚阜外2023-08-11 08:55:45
0001北京朝阳医院学者研究称,他汀强化治疗有这种意想不到的作用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表现高血小板反应性,会增加复发事件风险。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中甦、徐晓蓉等进行的研究显示,若对这些患者急诊PCI后早期给予短疗程的高剂量他汀治疗较常规剂量可更显著地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肚子大,易痴呆!同仁医院研究
根据中国疾病负担报告,过去11年间,从死亡数变化来看,阿尔茨海默病增长了57.8%,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五。近日,北京同仁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提示,中心性肥胖者,痴呆风险高!该分析纳入了21项研究共500多万人,通过腰围或腰臀比定义中心性肥胖。中心性肥胖使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风险增加,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其风险增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