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玲等近2万北京地区青少年调查研究显示(心室预激和预激综合征患病率为0,1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在对这些患者随访1.5~3年期间发现,有5人为间歇性心室预激,6人出现阵发性心悸,2人记录到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余无临床症状。
该研究共分析了北京地区19 389名15~20岁青少年心电图相关有效数据,并对其中心电图异常者平均随访了2.5年,随访期间无恶性心律失常事件。
预激综合征患者预后大多良好,偶有猝死发生。2012年美国儿科和先天性电生理学会(PACES)联合美国心律学会(HRS)发布了年轻无症状预激综合征专家共识,并且对无症状预激综合征进行了危险分层,提示无症状预激综合征也有猝死风险。
来源:刘欣, 周玉安, 周广华, 等. 北京地区青少年心室预激及预激综合征患病率调查.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0: 1182-1185.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少数预激综合征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晕厥或猝死,而儿童是无症状预激患者的潜在高危人群。
研究者介绍说,心室预激本身不需特殊治疗,但对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晕厥或预激伴有猝死家族史者,则应积极干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及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预激综合征是种常见疾病,而且约40%~80%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甚至会引起猝死。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文玲、刘欣等对北京地区近2万名青少年进行的研究显示,这些15~20岁的年轻人有0.15%罹患心室预激和预激综合征,而且患病率和患病类型在男女无差异。
0001
相关推荐
心脏瓣膜术后血管内溶血防与治: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化治疗
血管内溶血是心脏瓣膜术后并发症之一。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严重瓣膜相关血管内溶血发生率显著降低,但亚临床溶血仍普遍存在。据阜外医院敖虎山、王瑾介绍,该并发症主要发生机制为瓣膜术后局部结构改变,导致非生理性血流形成,剪应力增高,引发红细胞破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低收入国家居民,更要少坐、多动!阜外医院李卫、李思冬等JAMA心脏病学子刊研究
既往大量研究表明,久坐不动是心血管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坐着的时间越长,风险越高。但大部分证据来源于高收入国家。6月15日,阜外医院李卫、李思冬等在JAMA心脏病学子刊发表的一项基于PURE研究全球21个中、高、低收入国家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久坐时间越长,全因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越高,且这种关联在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更明显。白黎芦醇可缓解舒尼替尼诱导的肾损伤!四川学者研究
一种存在于葡萄和红酒中的天然多酚化合物,叫白黎芦醇。近期,西部战区总医院杨永健、西南交大医学院金冉阳等研究发现了这一物质的好处。研究发现,白黎芦醇还有助于减轻肾脏炎症,缓解舒尼替尼诱导的肾损伤。舒尼替尼是当前常用的一种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新型靶向药物。这项研究是一项动物实验,共对30只WKY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进行了研究:对照组,仅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美国心脏协会新闻:每日测体重有助减肥
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将于11月10~12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近日,AHA官网提前公布了将在今年年会上公布的几项关于生活方式的、有意思的研究结果。每天测体重可能是减肥的关键每天测一下体重,可能有助于达到减肥目标。一项研究显示,从不或很少测体重的人体重减轻的可能性低于经常测体重的人。肥胖是一种慢性病!加拿大肥胖管理指南
30年来,全球肥胖的流行呈升高态势,肥胖已经成为全球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日,加拿大发布肥胖管理指南,指出肥胖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肥胖是一种普遍、复杂、进行性和复发性疾病,是以不正常或过多的体脂为特征的有损健康的慢性病。本指南建议肥胖管理重在改善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状况,而不是单纯的减肥。肥胖管理应基于慢性病管理循证原则为基础解决肥胖的根源,不是简单的“少吃,多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