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急性胸痛患者使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者不足1(3)
来源:
有研究显示,院前危急重症发病后的1小时是50%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死亡高峰期,发病后2~4小时是80%创伤死亡高峰期。不论如何时间就是生命。
这项研究共纳入747例急性胸痛患者,其中仅有22.9%使用了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经过分析发现,男性、年龄>75岁、既往脑梗死病史者更倾向于拨打急救电话寻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2] 宛云英, 张福林. 构建急危重病症智慧急救模型的研究.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6, 2: 14-16.
研究者强调,要做好科普,培养和增强公众对心脏病发作症状的识别能力。
[1] 王玉兰, 王甲莉, 郑雯, 等. 急性胸痛患者使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探讨.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5: 1114-1118.
但整体来看,这些急性胸痛的冠心病患者,仅有27.3%使用了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其中具有典型胸痛者,或由于让患者能联想到心脏病发作,则更多拨打急救电话。
急性胸痛是急诊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表现各异而且病死率高,而呼叫紧急救治系统,可尽早接受院前治疗措施、减少延误,降低病死率。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医师进行的研究发现,尽管急性胸痛凶险,但使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患者却不足1/3。
在这些急性胸痛患者中,罹患冠心病者最为多见,占68%。其中以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为多占48.1%,其次是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占25.7%。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Nature代谢子刊研究称:血管炎症始作俑者被锁定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异常剪切应力和内皮脂质滞留相互作用引起的进行性血管疾病。这些因素和其他潜在因素的结合导致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这被认为是导致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特征的疾病进展的原因。近期,耶鲁大学学者在《自然新陈代谢》在线研究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管炎症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破坏TGF-β信号通路可以消退炎症,并导致疾病进展停滞和既定病变的消退。。不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抗凝,出血风险高!中国肺栓塞注册研究
抗凝治疗是非高危肺栓塞患者的核心治疗策略。低分子量肝素(LMWH)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受损患者应减少剂量。中国肺血栓栓塞注册研究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非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在入院时出现肾功能不全。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低分子量肝素最常用,但大多未调整剂量,这大大增加了出血风险。阜外医院舒畅:中国主动脉外科国际地位大幅上升
在中国心脏大会(CHC)2019、深圳心血管健康和疾病防治高峰论坛上,阜外医院舒畅教授报告,中国主动脉外科发展迅速,并趋于微创化,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他指出,我国主动脉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量质齐升,并且逐步下沉,开展主动脉手术的单位不断增加。但他也指出,医疗资源不平衡比较明显,未来如何在向地方医院逐步普及医疗技术的同时,兼顾优质、均质,是中国主动脉外科发展必需重视的问题。杨进刚阜外2023-08-30 08:06:200001北大医院学者:中药是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
近年来,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越来越高,据估计占老年肝病的20%以上,但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近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侯凤琴等对该院19年就诊或住院的近50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中药和心血管用药是导致≥60岁老年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而中药和抗微生物药是导致<60岁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两组人群均以女性多见。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或优于药物!JAMA子刊Meta分析
既往研究提示,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来说,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导管消融来控制心律,均可改善心血管预后。4月28日,发表在JAMA心脏病学子刊上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导管消融可显著减少房性心律失常复发和住院。研究者认为,导管消融可考虑作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