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房颤患者诊疗大比拼(中国卒中发生率竟与非洲比肩,原来是这两件事儿未做好)
来源:Healey JS, Oldgren J, Ezekowitz M, et al. Occurrence of death and stroke
中国有服用抗凝药物指证的房颤患者中,有70%未应用抗凝药物。在47个国家中最差。
该项目的中国区负责人是阜外医院的朱俊教授。RELY房颤注册研究由勃林格公司资助。
中国房颤患者在1年时,有14%死亡,有17%因心衰住院,有1%发生其他部位的栓塞。
in patients in 47 countries 1 year after presenting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cohort study. Lancet. 2016, 388: 1161-1169.
中国房颤患者1年卒中发生率7%,仅次于非洲(8%)。印度最低(1%),北美3%。
心衰是全球房颤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30%的死亡原因是心衰,8%的死因是卒中。
研究还发现,与因房颤就诊的患者相比,因其他疾病就诊但伴有房颤的患者死亡、卒中或因心衰住院的风险增加2倍。但临床试验往往排除了这些患者。
Lancet杂志近期公布了RELY房颤注册研究全球47个国家的急诊房颤注册结果。该研究共登记约1.5例房颤患者,并随访了1年,其中4%的患者发生了卒中。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但作者也表示,除抗凝药物应用不足之外,中国和非洲的卒中发生率高,也与高血压控制不佳有关系。中国有34%的患者高血压未控制。
0000
相关推荐
≥80岁老年人血压管理专家共识:降低血压不宜<130 /60 mmHg
近期,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发布了2015年《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共识》中列出了高龄(≥80岁)高血压患者的八大特点,并提出了有的放矢的降压策略,以期提高我国80岁以上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高龄高血压患者八大特点(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因此更应该强调收缩压达标。(2)脉压大,而脉压大预示痴呆风险增加。SGLT2i很火,但尚无减少心血管死亡证据!美国心衰大咖的六个SGLT2i经验
近期,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风头正劲,可预防心衰及延缓心衰进展,已成为心衰核心用药。近期,领衔开展EMPEROR等里程碑式研究的美国贝勒心脏和血管研究所著名心衰专家MiltonPacker教授总结出SGLT2i治疗心衰的六大经验教训。1、SGLT2i的主要益处是预防心衰事件,尚无减少心血管死亡的证据。吃鱼,可护脑!法国研究
脑血管病变,会增加血管性痴呆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而一项法国研究表明,多吃鱼有助于降低这种风险。这项研究共对1623例65岁以上无脑卒中、心血管病或痴呆病史者进行了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同时这些参与者还填写了一份有关饮食习惯的问卷。研究显示,那些经常吃鱼的人,其脑血管病变要比不怎么吃鱼的人要少。其中,这种关联在65~69岁人群中最为明显,在75岁以上人群就无显著相关性了。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药物管理的四点专家建议
为了让老年患者更安全接受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心血管药物管理要注意哪些事项?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及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教研室制定的《老年患者术前评估专家建议》可给予临床医生以参考。1.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建议:(1)因心绞痛、冠心病二级预防、心力衰竭、有症状心律失常或高血压等强适应证而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围术期应继续使用。无症状房颤,危害更大!甘肃学者研究
房颤患者中,如果无症状,是否预后更好?近日,甘肃金塔县人民医院胡耀武等进行的研究发现,无症状性房颤患者并不少见,而且其心血管死亡率高于症状性房颤患者。研究中,无症状性房颤患者约占28.6%。与症状性房颤患者相比,无症状性房颤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男性比例更高,CHA2DS2-VASc评分更高,左心房前后径更大,入院心率更慢,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