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学者新法治疗起搏器囊袋感染(封闭式负压引流)
图1 负压引流装置的植入及连接
(4)重新铺巾,更换手术器械,术者及助手更换手术衣、手套,沿囊袋下方或内侧延伸囊袋,将原电极及原起搏器连接后放入新囊袋中,关闭囊袋,将原囊袋隔离开,缝合皮下、皮肤;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囊袋感染,指南推荐完全移除起搏器及电极导线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治愈方法,但这对于高龄、尤其是植入时间长的患者拔除电极风险相对较高,而且很多患者经济条件受限、不愿接受对侧植入,有没有比较好的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
VSD是德国学者于1992年首创的一种伤口治疗的全新方法,封闭式负压引流可加速创面组织水肿消退,促使创面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坏死组织和细菌清除,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速度。此外,负压产生的机械应力可促进修复细胞的增殖,加速肉芽组织的生成,降低创面中免疫蛋白酶活性,增加纤维链接蛋白含量。
(2)如起搏器依赖,需予临时起搏器保护,严格消毒后切开囊袋取出起搏器,清洁处置后碘伏浸泡30 min以上;其中1例因起搏器裸露时间长(1年)予更换起搏器;
引流管经皮下引出的一端以三通连接于中心负压瓶,术后打开负压瓶并维持125~130 mmHg负压吸引,观察连接负压后的VSD泡沫敷料明显收缩变硬。另一内置硅胶管予生理盐水每日500 ml行囊袋冲洗,术后引流管始终保持通畅,将创面内的渗出物经引流管引出,如堵塞可冲洗或者更换薄膜(图1),5~7天后拆除VSD泡沫敷料及引流管;
来源:王冬梅, 石蓓, 龙仙萍, 等.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疗效观察.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1006-1008.
(6)术后继续抗感染7~10 天,并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
研究者认为,采用VSD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整个过程无特殊器械要求及技术难点,围手术期风险较小;而且对清创时采用电刀彻底止血,结合VSD有效杜绝了囊袋血肿的发生,也降低了再次感染的机会。不过鉴于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评估临床效果。
(1)局部取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先予经验性抗感染(头孢哌酮- 他唑巴坦及左氧氟沙星)5~7天,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
(5)内置的硅胶引流管经创面周围正常组织处皮下戳口引出、并固定。将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泡沫型专用敷料剪裁合适。用生物透性贴膜将泡沫敷料和硅胶管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起覆盖密封。
该专刊对国内外一年来4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3)囊袋内及游离电极予过氧化氢及碘伏反复冲洗,彻底清除局部炎症、坏死组织,并行培养及药敏;对局部出血采用电刀彻底止血;

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贵州省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冬梅等通过彻底清创并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处理的4例囊袋感染,患者均实现痊愈,并避免了电极导线拔除。
这4例患者术后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时间平均为14.75个月,均为单纯囊袋感染。经囊袋清创、消毒及VSD 处置后,随访5~10个月,起搏器囊袋未见再度感染、破溃,均无继发全身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伤口愈合良好,疗效满意。
我国心血管病防治能力和科研水平大幅提升!CHC 2021胡盛寿院士主旨发言
9月17日,在中国心脏大会(CHC)2021暨第六届中国血管大会(CVC)开幕式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中国心脏大会主席胡盛寿院士指出,在“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中国的心血管病医疗资源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救治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心血管研究水平进步明显,心血管病基层防治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一、医疗资源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杨进刚阜外2023-09-19 15:46:43
0000安贞医院赵冬等Circulation发文:急性冠心病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事出有因”
为什么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女性患者院内死亡率要比男性高?是女性本身性别原因所致?近日,北京安贞医院赵冬等在Circulation发表的研究表明,除了由于女性患者年龄大、临床情况较差外,女性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比男性差也是重要原因。研究者指出,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医疗质量改进计划,来解决不同性别患者管理质量差异,改善女性患者预后。研究显示,女性患者年龄69岁,而男性仅61.1岁,合并症也更多。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03:27
0000提高健康素养,应从儿童做起!JACC观点文章
近日,JAMA心脏病学子刊发表观点文章称,健康素养可能是增强个人的自身健康驱动力的一个有价值的方法。不到6岁的儿童时期是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培养健康素养的良好时机。心血管疾病负担主要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不良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然而,万事开头难,万事坚持难!终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做起来很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源自健康素养不足。糖尿病是猝死“黑手”!丹麦研究
得了糖尿病,心原性猝死风险会增加2~4倍,糖尿病本身就是独立于缺血性心脏病导致心原性猝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近日一项丹麦研究对该国10年死亡数据进行的分析对此做了一定程度的解释。该研究显示,缺血性心脏病是引起心原性猝死最常见原因,尸检结果有47%可归因于此,无论有无糖尿病者,冠心病发病率相似,但较无糖尿病者相比,有糖尿病者心原性猝死发生率高出10倍。杨进刚阜外2023-09-08 08:47:39
0000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降压达标!加拿大难治性高血压指南
难治性高血压是常见病,加拿大就此发布了全球首个“国家级”指南。这份指南有不少独特观点,值得学习和借鉴。【全文下载】以靶目标值作为诊断标准首先就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该指南定义为尽管使用至少3种降压药物(包括1种利尿剂)并用至最佳剂量,血压水平仍然高于靶目标值。杨进刚阜外2023-09-12 17:21:1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