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人中风遗传风险评估模型出炉!阜外顾东风、鲁向锋等研究
5月24日,阜外医院鲁向锋和顾东风院士团队在《神经病学(Neurology)》发表文章称,该研究团队建立了中国人首个脑卒中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模型,有望应用于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进而指导精准防治。
脑卒中是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病因。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我国脑卒中仍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
该研究整合来自东亚人群脑卒中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大规模基因组学研究数据,利用500余个遗传变异构建了脑卒中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进而在4万名平均随访9年的全国自然人群队列中,评价其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结果显示,遗传风险评分能有效预测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描绘个体的发病风险轨迹。
高遗传风险居民(遗传评分最高的20%)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低遗传风险居民(遗传评分最低的20%)的2倍,两组人群脑卒中终生发病风险(80岁时)分别为25.2%和13.6%。

不同遗传风险居民的终生脑卒中发病风险
高遗传风险居民如果同时有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那么脑卒中终生发病风险将分别达到41.1%、33.2%、42.5%。

有或无脑卒中家族史的不同遗传风险居民的终生脑卒中发病风险
该研究进一步发现,在高遗传风险人群中,控制主要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发病风险的降低幅度更大。
例如,高遗传风险居民如有理想的血压水平(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脑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仅14.9%,与低遗传风险居民的脑卒中终生发病风险相似。
这提示,后天保持健康的心血管指标,可以削弱或抵消先天的高遗传风险,因此应及早通过遗传背景来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并给予个体化指导和干预。
研究者认为,该遗传风险评估模型有望成为我国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实用性评估工具。与传统的临床危险因素相比,遗传评分模型的潜在优势在于,可在生命早期进行风险评估,并且终生不变。
因此,将该评分模型推广应用于脑卒中早期发病风险预测,并指导高危人群开展个体化的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对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精准干预具有重要的价值。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来源:
[1]Xiangfeng Lu, Xiaoge Niu, Chong Shen,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olygenic Risk Score for Stroke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Neurology, May 24, 2021.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12263
[2] 王陇德,刘建民,杨弋,等. 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105-119.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每天15%食物可小“放纵”!美发布新版饮食指南
12月29日,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HHS)联合发布了2020~2025年美国饮食指南。【原文下载】新指南强调,“每一口饭都重要”,生命每个阶段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都有助于促进健康,减少慢性病风险。新指南第一次按生命阶段提供了饮食建议。并指出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不同的,都有影响健康的特殊性。而且,早年的食物偏好会持续到成年。新指南的要点如下:1、营养应从食物中获取杨进刚阜外2023-09-12 13:02:12
0000北京世纪坛医院学者称,新超声技术证实介入治疗CTO可改善心功能
北京世纪坛医院王萍等在本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患者,利用一种叫做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的新型超声诊断技术可以早期、定量、敏感地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动态变化,为这类患者PCI的疗效判定和预后判定提供了一种无创新方法。JACC杂志刊登CSPPT亚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伴低血小板者卒中风险升高,补叶酸降73%风险
近期,JACC杂志上发表的CSPPT亚组分析显示,对于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同时伴有血小板计数低,则卒中风险最高,而叶酸治疗能使这类患者的首次卒中风险降低73%。研究者表示,血小板计数和同型半胱氨酸或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识别适宜补充叶酸的卒中高危人群。研究分析了10789例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59.5岁,男性38%,无脑卒中、心肌梗死史。杨进刚阜外2023-08-16 11:55:21
0000南京学者发现,养狗可降60%冠心病风险,养猫无获益
此前国外学者发现,养宠物有益于维持身体健康。2015年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养宠物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XieZY等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研究后再次发现,养宠物尤其养狗可能是预防冠心病的一种新途径。多因素分析显示,养宠物的人冠心病风险大约可降低50%。韩国26万余人研究:房颤可增52%痴呆风险,抗凝可预防
既往多项国内外研究表明,房颤与痴呆风险增加有关。我国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学者发现,高达40%的房颤患者存在血管性痴呆。6月18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来自韩国的大规模队列研究再次证实,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论是否合并中风,房颤均与痴呆风险增加有关。好消息是,应用口服抗凝药物可降低这类人群的痴呆风险。这同样也印证了既往的一些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