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26万余人研究(房颤可增52,痴呆风险,抗凝可预防)
研究者发现,房颤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非血管性痴呆)风险增加31%,血管性痴呆风险增加1.11倍。另外,随着CHA2DS2-VASc评分增加,痴呆风险也升高。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证实,房颤是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预防房颤可能是减少痴呆的重要途径。
该研究还显示,在房颤患者中,应用口服抗凝药者出现痴呆的风险比不用抗凝药者降低了39%。
对于已有房颤的老年人来说,应用口服抗凝药物不仅可预防栓塞,还能减少痴呆。其中,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脑出血风险明显低于华法林,因此在预防痴呆方面,可能比华法林有效。
既往多项国内外研究表明,房颤与痴呆风险增加有关。我国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学者发现,高达40%的房颤患者存在血管性痴呆。
另外,未来研究人员需要探索的是,在房颤患者中,射频消融等控制心脏节律的治疗策略是否也能预防痴呆。
[2]Risk of dementia in stroke-free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data from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European Heart Journal, Published: 18 June 2019
研究者表示,该研究是目前为止在基线无房颤或痴呆的老年人群中评估房颤与痴呆风险相关性的最大规模、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平均随访超过6年。
校正潜在混淆因素后,分析显示,新发房颤患者出现痴呆的风险比无房颤者增加了52%。进一步校正中风病史后,房颤患者出现痴呆的风险依然增加27%。
在这些房颤患者中,24.4%出现痴呆,而无房颤的患者中痴呆发生率为14.4%(4.1/百人年 vs 2.7/百人年)。
好消息是,应用口服抗凝药物可降低这类人群的痴呆风险。这同样也印证了既往的一些研究结果。
6月18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来自韩国的大规模队列研究再次证实,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论是否合并中风,房颤均与痴呆风险增加有关。
来源:
该研究于2005~2012年从韩国医疗保险服务系统中纳入262 611例基线无痴呆或房颤的≥60岁老年人,期间10 435例患者确诊房颤。
[1]许广莉,高秉仁,林欣,等. 住院心房颤动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994.
超100万人遗传学分析:遗传风险高者血压可升高13 mmHg
由英国皇家玛丽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学者开展的“关于血压特征的最大遗传关联研究”分析了100多万人的基因数据,发现了535个与高血压相关的新基因位点。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也很多,可以分为可干预的和不可干预的。缺乏体育锻炼、吸烟、不健康的饮食、饮酒、心理压力以及超重是增加高血压的可干预危险因素。然而,种族、性别、基因和年龄也则是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机制性别差异:女性每搏输出量可解释55%收缩压变化,男性仅35%
加拿大多伦多病童医院研究者发表研究称,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存在性别差异。研究者指出,影响血压的主要三个因素有心率、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对于女性来讲,每搏输出量是血压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在男性中,血管阻力是血压的主要决定因素。他们发现,对于女性,每搏输出量可解释55%的收缩压的变化,而对于男性,仅为35%。异常乏力,也要警惕心血管病!美国声明
识别症状是心血管病诊断、评估、管理的关键。近日,美国心脏协会发表科学声明称,当今心血管病研究主要关注不良心血管事件,但较少研究症状。声明称,患者对心血管病的症状描述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有些人可能并不认为老没劲儿、睡不好、体重增加和情绪不稳定等情况,与心血管病有关。但有可能提示需要就诊甚至有住院的可能性。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呼吸困难和乏力等症状很常见,也可能有睡眠差和抑郁等症状。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4:36:50
0000慢性疼痛,也可致心血管病!47.5万英国人研究
6月21日,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新研究提示,慢性疼痛,即超过3个月的疼痛,可能是一种被低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其危害等同于糖尿病。该研究发现,慢性疼痛与心梗、中风、心衰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独立相关。【CHC2017】BMJ荣誉副主编:只有15%学术研究有价值
“如今学术领域仅有15%的研究具有真正价值”,《英国医学杂志》(BMJ)荣誉副主编及BMJOpen主编TrishGroves教授说。他认为,从提出研究所关心的问题,到建立合理的设计和执行方案,到有效运行和管理研究项目,再到得出客观公正的研究结果,研究的各个环节都将影响研究成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