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也可致心血管病,47,5万英国人研究)
6月21日,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新研究提示,慢性疼痛,即超过3个月的疼痛,可能是一种被低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其危害等同于糖尿病。
该研究纳入47.5万余名成年人,其中18.5%有过短期疼痛(<3个月),40.3%有慢性局部疼痛,1.3%有慢性广泛性疼痛。
来源: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hort-term, chronic localized and chronic widespread pain an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UK Biobank. Eur J Prev Cardiol, 21 June 2022
当将其作为复合心血管事件的一种危险因素时,慢性疼痛的人群归因分数与糖尿病相当(8.6% vs. 7.3%)。
当前国际心血管指南并未将慢性广泛性疼痛作为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但该研究表明,近9%的心血管病负担可归因于慢性疼痛。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中位随访7年期间,校正多种因素后,与无疼痛的人相比,有慢性局部(1~7个身体部位)疼痛和慢性广泛性(全身)疼痛的人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4%和48%,心梗、中风、心衰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
该研究发现,慢性疼痛与心梗、中风、心衰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中位随访7年期间,2.1%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其中有慢性局部疼痛和慢性广泛性疼痛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
另外,短期疼痛与心血管病之间也存在较弱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说明疼痛持续时间与心血管病之间为剂量反应关系,但对于患者个体来说这可能没有临床意义。
将慢性局部疼痛人群中疼痛部位>4个的人剔除后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在1~3个部位慢性疼痛的人中,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即已经显著增加。
作者指出,由于慢性广泛性疼痛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心血管病预防可能有益。
拒绝中年油腻,就要保持肌肉!欧洲研究称,肌肉多可预防心血管病
油腻中年,第一个外貌特征就是身体开始胖起来。大腹便便,油光满面。而近期一项欧洲研究证明,一个中年人,保持身上的肌肉很重要,会降低将来得心血管病的风险。研究显示,肌肉最多的中年人,其未来10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较之最少者降低了81%的心梗或脑卒中风险。而且,肌肉最多的人,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也均较低。中美日学者纵论人工心脏: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曙光
心室辅助装置亦称人工心脏,已成为国际指南推荐的心衰标准化治疗方式之一,为迎接心脏移植争取了宝贵时间,可谓生命之桥。复旦中山医院学者称,半数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TnT会短暂升高,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可能有医生会发现,有些患者在植入永久起搏器后心脏肌钙蛋白T(TnT)水平会升高。这是否代表心脏有受损?是否需要处理?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学颖等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55.6%的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后6h出现肌钙蛋白T升高,但这种升高是一过性的,24h小时左右可恢复正常,并不会导致并发症或严重心脏事件风险增加。美国心脏协会年会报道:晚餐有“毒”?少吃为妙
有没有想过,得高血压和糖尿病,或是因为晚餐吃错了?近日在美国心脏协会(AHA)2018年年会上一项研究就报道:晚餐还是少吃点对,多吃有“毒”。这项研究的晚餐时间是以晚上6点为时间节点的,具体利害是以晚餐所摄入的能量多少来分析的。结果显示,与晚餐吃得少的人相比,那些在晚上6点以后,晚餐带来的能量至少为30%的人,高血压风险增加了23%,糖尿病前期风险增加了19%。中风救治有中国方案!JAMA刊发我国多中心随机研究
1月19日,JAMA发表的覆盖我国33家卒中中心的DEVT随机临床研究提示,对于发病4.5小时内、大脑前循环近端阻塞引起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单纯血管内治疗在90天功能独立(无残疾)结局方面的效果,不劣于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不过,研究者谨慎表示,该研究结果需要在对选择的非劣效界值的临床接受度背景下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