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29

我国心血管病防治能力和科研水平大幅提升(CHC,2021胡盛寿院士主旨发言)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9-19 15:46:430

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方面,提出了面向个人的七大健康提议,以及面向社会和政府的五项工作措施。

(1)引领国际的左束支生理起搏技术,发表全球该领域2/3论文,在国际上首次发布了中国学者组织的专家共识;

五、基层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三尖瓣领域:原创产品LuX valve经导管三尖瓣置换系统,已完成上市前临床研究,入组150例;经导管三尖修复系统有Dragonfly- T、K-Clip系统。

2016~2020年,心血管领域论文JCR分区中,中国一区占比24.6%,美国占41.2%,差距明显。

5、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胡院士表示,要打造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专业资讯平台,对科学证据进行传播和转化,包括将科学证据转化为防治政策;将科学证据向更多的医生传递,并转化为临床实践;将科学证据向公众传递,并转化为健康行为。

要探索打造心血管病“中国基层智能防控模式”,助力于国家基层家庭医生、全科医生、乡镇医生慢病防控能力的提升;推动“三高共管”项目和中国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监测项目。

“十三五”期间, 我国心血管领域科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4)Stable-SR持续房颤个体化导管消融的新方法,被ESC房颤指南推荐。

我国需要培养更多高水平、医德优秀的心血管医生;切实改进中国心血管专科医师的培养制度和体系;营造扎实的临床训练氛围,提供专注于“治病救人”的成长机制与环境。

论文发表总数、累计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数均居世界第二。

65%的医院配备冠脉CT检查,19%的医院配备心脏核磁检查,10%的医院配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

我国微创技术使用占比逐年增加,各类微创入路均有应用,包括Mini体外循环下的小切口手术(免缝合或可缝合支架瓣膜)、胸腔镜辅助下心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心外科手术。

9月17日,在中国心脏大会(CHC)2021暨第六届中国血管大会(CVC)开幕式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中国心脏大会主席胡盛寿院士指出,在“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中国的心血管病医疗资源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救治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心血管研究水平进步明显,心血管病基层防治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

(2)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应用于复杂冠脉钙化病变中的冠脉内旋磨术广泛开展,2019年全国共开展8655例;

心血管病防治从点到面逐步推广实施:在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方面,1997年开始,建成140个“国家慢病防治示范区”。2009~2017年,覆盖29个省市,2600家社区服务中心;培训2.5万基层医生,扩大管理超过300万人;累计投入160万,低投入高产出;制定多项高血压管理指南及专家共识,为我国高血压干预、治疗提供了依据。

另外,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牵头与省、市级医院共建专病医联体,我国还成立了项目导向、学会组织的心血管专病联盟。

5、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快速发展:

3、微创心血管外科技术稳步发展:

(3)冠状动脉生理学检查:2020年全国共开展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约9300例,基于计算生理学的冠脉定量血流分数检查术(QFR)约5000例;

研发全球首款超声引导完全可吸收封堵器,向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传授新技术;中国原创超声介入二尖瓣成形器械MitralStitch,临床预试验效果良好。

中国心血管研究注册数量大幅增加:中国“心脏疾病”临床注册研究从869项(2016年7月)增加至3036项(2021年9月),增幅149%;美国从8977项增加至15038项,增幅40%。

1、广泛开展各种新型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

2、电生理领域:

我国的心血管研究体系逐步完善,拥有国家级心血管研究中心,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科研协同网络。

三、心血管诊疗新技术应用与世界同步发展

2、高水平、原创性的理论、技术、方法、产品、产出不足

、医疗资源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主动脉瓣领域:2010年国内第一例TAVR手术,2017年第一款国产TAVR瓣膜上市,2021年国内获批TAVR瓣膜7款;2012~2020年,TAVR手术量增长520倍;

(4)药物涂层球囊:已有多种药物涂层球囊获得批准上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及分支开口病变等;

2020年,开展心血管疾病诊疗科目的医院4510家,其中三级医院1642家,心血管病专科医院34家。

2、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

我国第一个国产第三代完全磁悬浮装置CH-VAD,目前处于一阶段临床试验,这是世界上最小的第三代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

4、终末期心脏病治疗

胡院士指出,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的15个主要任务非常明确,基本都涵盖了心血管领域。

4、加大自主原创研究

每十万人心外科中级及以上医师数量(加权估计)从2017年的0.5增至2020年的0.6名。

四、心血管研究水平进步明显

高血压控制率由3.0%提高到16.8%,扼止了脑血管病的快速增长趋势,估测延长728.9万人的生命,节省个人医疗费用高达30亿元,避免产生1100万贫困人口。

胡院士指出,我们需要改进国家级、省级心血管中心专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多人才配置更多资源。

1982至今,阜外牵头建立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网络累计覆盖28个省的274家医院;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由单纯技术提升转变为整体学科建设,由单个医师培训转变为整体团队建设;这是中国近代心血管学科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工作。

另外,我国基层诊治不规范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守门员”能力亟需加强。

目前,55%的医院有介入导管室,其中北京和山东超过70%。

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严重不平衡:2020年心血管内科和心脏外科住院患者中,院内死亡率在最高和最低的省份之间分别相差近5倍和近7倍。

我国原创性的心血管临床研究仍然不足。2020年,我国临床研究数量仅占全球数目的6.57%(3039/46265),是美国的1/5(3039/15041)。

我国牵头/参与改写美欧指南的临床研究与世界一流心血管研究中心仍有较大差距。

要持续在以下三个层面发力:委省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心血管专科医联体、胸痛中心等建设,提升基层社区心血管疾病服务能力和水平。

近二十年来,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稳步提升;2009~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总体增速渐缓。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冠脉搭桥及瓣膜外科手术量保持稳步增长:冠脉搭桥手术量超过4.6万例/年,瓣膜外科手术量超过7.3万例/年。

1、国家层面

(2)二尖瓣领域:二尖瓣介入修复领域快速发展,2012年第一例MitraClip手术,2020年MitraClip在中国上市;国产二尖瓣介入修复器械百家争鸣,国产二尖瓣介入置换器械崭露头角;

中国的心血管原创药物、部分器械比例仍极低:新药临床试验大部分为仿制药;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仍几乎完全依赖国外产品,2017年起搏器市场几乎全为国外产品,2019年人工瓣膜市场中国产瓣膜占比不足15%。

胡院士指出,未来30年,我国心血管病将持续增长,负担将持续加重。这与我国人口老龄化、人群不良生活方式流行、城市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发有关。

胡院士强调,我们需要加大自主原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不忘初心,潜心研究,自觉抵制浮躁与江湖气的干扰,勇于开拓进取,产出中国数据、中国方案,以最优化的医疗资源配置及实践模式改善民众健康。

六、我国心血管领域面临的挑战

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总体上升趋势显著,心梗、脑卒中等患病率还将持续增长。

中国大陆心血管基础研究也有了长足进步:高水平论文提升非常迅速,2000年之前基本没有发表记录,“十三五”期间达到较好的水平,仅2020年的高水平论文数量就相当于2000~2010年的11年总和。

95.6%的医院设有心内科,心外科和血管外科设置的比例分别为21.6%和27.3%。

心脏移植手术量快速增长,术后1年生存率超过90%,达到国际水平。

1、以社区高血压防控为主导的防控工作取得成效:

2016~2020年,中国心血管领域发表SCI研究论文近6万篇;各亚专科论文发表数量均快速增长,增速高于美国。

起搏器置入量逐年增加,超过9万例/年;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量仍呈上升趋势,最多超过15万例/年。

2020年,据加权估计,全国每万人心内科床位数3.07张、心外科床位0.31张、血管外科床位0.27张。

1、心血管病将持续增长,负担持续加重

(3)针对复杂心律失常的自主神经干预治疗;

(1)生物可吸收支架:已经有2种生物可吸收支架上市,多种生物可吸收支架正在研发中;

我国还建立了国家心血管疾病注册登记体系,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建立覆盖全国的系统性病例注册登记网络。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已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专科数据库。

在心血管组织单细胞水平分析、心血管发育再生、 心肌病诊断、大血管病理生理等方面,是我国已经进入国际领跑的基础研究方向。

3、打造专业资讯平台

开展心血管病医疗机构中级及以上医师数量逐年增长:每十万人心内科中级及以上医师数量(加权估计)从2017年的3.7名增至2020年的4.8名。

尽管我国的心血管研究论文发表总数、累计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数已居世界第二,但高水平文章仍缺乏。

机械循环支持技术用于终末期心衰治疗,开启了中国终末期心脏病治疗新时代:重庆“永仁心”国内第一个正式批准上市的可植入式人工心脏产品。

(2)智能穿戴设备“华为心脏”,开创新的诊疗模式,提高房颤早期筛查率;

我国的心血管内科救治能力显著提升,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迅猛发展,与世界接轨:全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数量仍快速增长,突破100万例/年,居于世界首位。

根据全国医疗质量数据抽样调查系统(NCIS),“十三五”期间, 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执业医师、床位数和门急诊诊疗人次较2016年分别增加了40.2%、32.9%、39.8%。

2004~2019年,全国心外科手术量已突破25万例/年;我国冠脉搭桥患者住院死亡率从2013年的0.9%降至2018年的0.6%,在调整患者风险特征的基础上,相对降幅达34%。

(5)腔内影像检查:2019年全国共开展血管内超声(IVUS)约6.5万例,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超过1万例。

对于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来说,要以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努力实现把心血管病防治的主战场由医院转向社区,为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贡献。

6、超声引导介入技术治疗先心病和瓣膜病的新时代

2、 心血管诊疗成熟技术在基层推广

二、心血管病救治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在基层高血压管理实现“五统一”,培训覆盖31个省,39万基层医疗机构,184万医务人员;质控覆盖1.5万机构、171万患者;宣教完成 2666万人次。

七、应对中国心血管领域挑战的策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