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猝死(黑手,丹麦研究)
图1 除缺血性心脏病和突发心律失常死亡综合征之外,糖尿病引发心原性猝死的可能的途径
[2]Lynge TH, Svane J, Pedersen-Bjergaard U, et al. Sudden cardiac death among persons with diabetes aged 1-49 years: a 10-year nationwide study of 14294 deaths in Denmark. Eur Heart J, 2020, 41(28): 2699-2706.
图3 不同年龄段伴有1型、2型糖尿病及不伴有糖尿病人群的心原性猝死发生率
述评专家指出,今后针对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心原性猝死和糖尿病之间的基因联系的研究,以及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原性猝死的机制研究很有必要开展。
来源:
在14294例死者中,669例患有糖尿病,118例(18%)死于心原性猝死,112例(17%)死于非心原性猝死心血管病。
此外,在1~35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心原性猝死发生率为21.9/10万人年,远高于无糖尿病患者(2.6/10万人年)。
同期述评指出,糖尿病诱发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或是其中一个因素。
丹麦的这项研究对2000~2009年全国范围1~49岁14294例死亡病例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有1363例为心原性猝死。
图2 2000~2009年1~35岁糖尿病死亡者和2007~2009年36~49岁糖尿病死亡者死亡原因
既往认为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陈年累积所致,但现有研究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甚至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发生。


该研究显示,缺血性心脏病是引起心原性猝死最常见原因,尸检结果有47%可归因于此,无论有无糖尿病者,冠心病发病率相似,但较无糖尿病者相比,有糖尿病者心原性猝死发生率高出10倍。
[1]Tan HL, van Dongen LH, Zimmerman DS.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you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 call to study additional causes beyond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Eur Heart J. 2020, 41(28): 2707-2709.
在36~49岁人群中,罹患糖尿病者心原性猝死依旧远高于无糖尿病患者(119.8/10万人年 vs 19.7/10万人年)。

得了糖尿病,心原性猝死风险会增加2~4倍,糖尿病本身就是独立于缺血性心脏病导致心原性猝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会导致控制心脏电生理离子通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失调,促使心律不齐发生。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或是神经滋养血管和神经氧化应激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遗传易感性也是其中缘由,不过当前对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基因研究较少。
近日一项丹麦研究对该国10年死亡数据进行的分析对此做了一定程度的解释。
研究者指出,这项研究提示有必要对年轻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的心血管风险监测和评估。
左室血栓也该用新型抗凝药!欧洲心脏杂志子刊研究
对于合并左心室血栓的急性心梗患者的抗凝治疗,目前指南推荐使用华法林抗凝3-6个月。近日,欧洲心脏杂志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这类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抗凝疗效及安性优于华法林。本刊之前也有研究发现,有左室血栓的心梗患者,其发生体循环栓塞风险较高。而服用华法林者较服用利伐沙班者,其体循环栓塞风险增加了一倍(HR=2.138)。该研究中,平均随访2.2年,左室血栓总溶解率为86.1%。冠脉慢血流机制新解:红细胞变形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武维恒、王静等研究发现,红细胞变形或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病理生理过程。研究发现,慢血流患者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等显著低于无慢血流组。校正相关因素后,红细胞体积与慢血流独立相关,但相关性并不密切。北大医院研究称,有危险因素者空腹血糖大于4.75 mmol/L与妊娠糖尿病危险升高有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王晨发表研究发现,无论孕前有无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均随早孕期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且尤以有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人群更显著。研究者还发现,年龄≥35岁、肥胖/超重以及糖尿病家族史与早孕期空腹血糖呈正相关。Hypertension文章预测,预防不能阻止中国高血压相关慢病流行,大幅提高服务能力势在必行
近日,Hypertension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称,在2050年,由于老龄化形势严峻,高血压患病人群大幅增加。作者称,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六个中等收入国家,慢病的大流行几乎不可避免,单靠预防工作不足以满足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作者认为,需要大规模增加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医疗服务能力。而且文章称,对于这个中国而言,即使人口增长趋于稳定,40岁以上人口的年龄构成变化,也推动了整体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34:12
0000肥胖儿童8岁即有心脏病迹象
肥胖已成为一种罪过,AHA年会上壁报的一项报道表明,肥胖儿童8岁即可在影像学上可见心脏病端倪。研究者表示,虽然儿童肥胖较为流行,但这项研究结果还是令人惊讶的,“8岁就有心脏病迹象,这是一种警示,我们应该更为积极地应对儿童肥胖。”研究者说。研究者通过应用磁共振检查比较20位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发现,肥胖儿童可增加27%的左室心肌质量和12%的心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