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和渝斌等(高血压家族史增加隐蔽性高血压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就250例隐蔽性高血压患者、2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250例血压正常者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发现,隐蔽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有28%和34.8%的人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者较低为10.4%。
发生隐蔽性高血压的病因虽然尚不明了,但研究显示,吸烟、规律喝酒、体力活动较多、工作压力大均与隐蔽性高血压发生相关。
不论如何,研究者认为,应该加强隐蔽性高血压防治,并予以与原发性高血压同等重视。
每年体检,是不是量完血压,一看是正常值就很放心?这里要警惕一种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
来源:李海明, 段淼, 陈念, 等. 高血压家族史对隐形高血压发病及心脏损害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654-658.
而之前甚至有研究还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正常血压人群其左心室质量都增加。有人认为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捣的鬼”。
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显示,有1/3的隐蔽性高血压会最终发展成高血压病。而且隐蔽性高血压本身就会造成多种器官损害,因此早发现,早防治就很重要。
就有无高血压家族史而言,研究者还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各种高血压患者,其左心室质量指数及主动脉瓣口最大血流速度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和渝斌、李海明等还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患隐蔽性高血压的危险更高,而且心脏损害程度更大。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此外,研究显示,体重增加,也就是超重或肥胖也是隐蔽性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研究者推测,这可能是由于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较高血压水平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进而引发了动脉硬化的发生,从而造成动脉弹性减弱,最终引起主动脉瓣口最大血流速度增高。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与血压正常者相比,隐蔽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加,主动脉瓣口最大血流速度增高。
隐蔽性高血压,就是指在诊室血压<140/90 mmHg,而在家自测血压或日间平均动态血压≥135/85 mm Hg的现象。在一般人群中,隐蔽性高血压发病率并不低,约10%~20%,而且年轻人中更常见。
预测心血管病,可加用哪些指标?美国声明
近日,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发布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CVD)风险评估声明,对当前的心血管风险评估体系做了补充。文章指出,当前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仍不够精确,用于评估人群风险尚可,但具体到个体评估方面能力有限。比如,中国急性心梗注册(CAMI)研究发现,我国超半数急性心梗患者发病时10年心血管病评分仅仅为低中危人群。“坏胆固醇LDL-C越低越好”受质疑,挑战PCSK9抑制剂安全性:Neurology杂志研究称,<70mg/dl脑出血风险增倍
作为人体内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非常密切,因此降LDL-C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且,近年来不少研究提示,LDL-C可能降得越低越好。在业界热议的FOURIER研究中,心血管高危患者的LDL-C水平最低降至19mg/dl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事件,这比新生儿的平均LDL-C水平(35mg/dl左右)都要低。EF≤35%有存活心肌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未获益!REVIVED-BCIS2研究
在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的REVIVED-BCIS2研究表明,对于左室射血分数≤35%、适合行冠脉介入治疗且有明显存活心肌的冠心病患者,在最佳药物治疗(个体化调整心衰药物和器械治疗)的基础上,冠脉介入治疗并不能降低全因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坚持五种健康生活方式,可让糖友延寿!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4月23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吕筠等发表的一项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KB)的新研究提示,对于中国糖尿病患者,在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死亡等方面,遵循低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血压和血糖达标同等重要。阜外研究称,近20年我国人群血胆固醇增幅3.5%,青年女性和城市人群增幅较大
胆固醇和冠心病的关系密切。胆固醇每升高1%,冠心病危险就增加2%。阜外医院陈纪春等在本刊发表的研究则提示,1998~2015年我国居民血总胆固醇水平增高,其中青年女性和城市居民增幅较大,是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关注人群。研究覆盖了我国20余个省市地区的35~74岁的9477例成年人。在1998~2001年、2007~2008年和2013~2015年分别进行了三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