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阳丰等研究发现(发病前用抗血小板药,阻滞剂,ACEI,ARB及他汀四种药物的急性冠心病患者预后较好)
这四种预防性用药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最多为31.1%,而使用他汀者最少仅13.3%。
研究显示,ACS发病前若预防性使用这四种药物中的任何一种,都可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比如降低STEMI发生风险,降低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风险;还可降低并发心律失常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而且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结果仍如此。
来源:Li M, Huang Y, Du X, et al. Impact of Prior Use of Four Preventive Medications on Outcomes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Results from CPACS-2 Study. PLoS One, 2016, 11: e0163068.
而且,研究者分析发现不用,单一使用,联合应用这四种药物中的几种,及四种全用,临床转归也不同。随着应用种类的增多,不管患者是否有心血管病史,其病情均更为减轻,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也呈下降趋势,校正潜在风险因素后,也是如此(图1)。
图1 预防性联合用药种类数目对住院ACS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趋势
研究还发现,抗血小板药物展现了“双面性”,增加了患者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CPACS-2研究纳入的受试者来自全国17个省市75家医院,其中包括27家二级医院和48家三级医院。
该研究中14790位ACS受试者均来自CPACS-2研究,男性居多,平均年龄为64岁。发病前预防用药定义为在发病前28天使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和他汀类药物这四种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但令人遗憾的是,研究显示,住院ACS患者中,61.7%的人并未预防性应用上述四种药中任何一种;即使是在那些之前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中,也有46.9%的人未服用这四种药物中的任何一种来进行二级预防。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阳丰等对近1.5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预防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β阻滞剂、ACEI/ARB及他汀四种药物,有助于减轻ACS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死亡风险,但我国住院ACS患者有六成发病前未预防性用药。
房颤抗凝,不能完全预防中风!GLORIA‐AF注册登记研究新分析
目前指南建议,房颤患者如果CHA2DS2-VASc评分≥1分(男士)或2分(女士),应接受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但是,抗凝治疗并不能完全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7月25日,一项基于全球性的GLORIA‐AF注册登记研究Ⅱ/Ⅲ数据的新分析提示,在中位CHA2DS2-VASc评分为4分、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中,缺血性中风的残余发生风险仍达0.6/百人年。每天3克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压!随机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0:41:310000JACC:坚持这六个习惯,青年女士可预防92%的心脏病
《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上最新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对9万名27~44岁的女士进行了20年内跟踪随访。结果发现,如果女士保持以下6项健康生活习惯,可预防92%的心脏病和66%的心脏病危险因素。这六个习惯是:不吸烟、维持正常体重、每周至少锻炼2.5小时、每周看电视少于7小时、每天饮酒小于15g和健康饮食。图1六个因素导致冠心病的风险比杨进刚阜外2023-07-30 09:45:470000CT-FFR诊断冠脉缺血,不同人进行检查一致性良好!阜外研究
近年来,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逐渐兴起并用于临床,不过不同操作者测得的CT-FFR值在诊断缺血准确性方面是否相同?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吕滨、耿文磊等进行的研究表明,不同操作者测量CT-FFR一致性良好,诊断缺血的准确性也高。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1:06:350000《复苏》杂志3.9万猝死人群研究:三成猝死者在事发前三月内曾去过急诊科
猝死的发生猝不及防,往往突如其來。不过一项研究对3.9万院外猝死的研究发现,三成猝死者在三月内去急诊看过病,也有人曾去社区医院看过病。尽管如此,仍有68%的人在心脏骤停当天死亡,87%在一月内死亡。研究者认为,需要进行“新的研究”,以发现猝死高危人群。研究者指出,识别急诊就诊的高危患者,可更好地预防猝死,但有难度。因为一些先兆症状并不特异,比如胸痛、气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