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识别肺静脉闭塞病有三大法宝(阜外研究)
肺静脉闭塞病患者1 年、3 年、5 年的预测生存率为75%、50% 及50%,确诊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和(或)可遗传性动脉性肺动脉高压(HPAH)患者1 年、3 年、5 年的预测生存率为97.77%、92.16% 及92.16%。
肺静脉闭塞病患者肺部高分辨CT 最显著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小叶中心型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此类肺部影像学特征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却少见。
研究纳入纳入2016 年1 月至2018 年7 月就诊于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且诊断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217 例,其中12 例存在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 激酶4(EIF2AK4)致病突变被确诊为肺静脉闭塞病。
本研究发现,即便是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难以区分肺静脉闭塞病及肺动脉高压,DLCO% 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
这提示肺部高分辨CT 是临床鉴别肺静脉闭塞病与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检查。
肺静脉闭塞病(PVOD)是一类罕见的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阜外医院熊长明、周洲等研究提示,肺静脉闭塞病患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肺部高分辨CT结合肺动脉高压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早期确诊率。
肺静脉闭塞病患者入院时体重指数和动脉血氧饱和度较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更低(P 均<0.05),
来源:曾绮娴,杨航,刘冰洋,等. 肺静脉闭塞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899-903.
肺功能检测多提示重度弥散功能下降。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测值百分比(DLCO%)≤ 38.5%,可预测肺静脉闭塞病的敏感度为96.45%,特异度为100%。
此外,EIF2AK4 双等位基因被认为可作为肺静脉闭塞病的确诊检查。若临床高度怀疑肺静脉闭塞病者,立即行肺动脉高压基因检测以明确有无EIF2AK4 突变。
研究发现,肺静脉闭塞病患者临床症状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相似,易误诊,但前者生存率更低。
常年加班者每周每多加1小时班,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
天青水蓝,你还在加班吗?近期一项对1900余人进行的研究表明,长期常年加班工作的人有43%得了心绞痛、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梗、高血压以及卒中等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者发现,常年加班不息多达10年以上者,每周每多加1小时班就会增加1%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尤其是每周工作时间在46小时基础上再加班加点者,这种风险增加更为显著。每周吃鱼4~6两,还能延寿!?广州研究
广州生物银行队列研究最新分析显示,每周吃4~6两鱼,全因死亡率降低了15%,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降低了36%。但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死亡风险降低不显著,表明全因死亡率的降低可归因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降低。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与每周摄入0~150克鱼肉相比,每周食用200~300克者的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风险显著降低(HR分别是0.85和0.77)。“坏胆固醇”一次高没关系,多次都高很危险!开滦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累积暴露”现象
开滦研究最新分析发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长期变化存在“累积暴露”现象。研究还发现,LDL-C累积暴露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等影响因素后,LDL-C升高累积暴露6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了1.08倍。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6:46:47
0000儿童维生素D缺乏,要警惕血脂异常!中国万例儿童研究发现
小朋友们晒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不仅仅是让骨骼更强健。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慢病管理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米杰等对万例儿童中进行的研究显示,儿童期维生素D水平越低,血脂异常发生风险越高。儿童青少年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可延续到成年,且与成年期血脂异常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米杰等指出,这强调儿童维生素D的充足水平可能有助于心血管病疾病的早期预防。睡得晚,或睡不够,易变胖!全球近14万人分析
如今,睡眠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据报道,大约有1/3的成年人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目前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晚应至少睡7个小时,但没有明确最佳的上床睡觉和早起时间。之前有Meta分析发现,每天睡眠不足6.5小时,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