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关于活性氧(活性氮与心血管病的科学声明十大必知要点)
4 测定氧自由基和其衍生的氧化剂,并对其活性物质进行化学分析的实验方法有直接化学发光法或化学探针信号检测、氧化还原敏感性荧光检测以及电磁共振谱分析等,但这些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尚不一致。
9 目前尚无理想的、能精确测定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生物标志物,AHA推荐那些能判断体内氧化应激的独立的生物标记物,但是这些生物标记物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未能成为临床常规的检测指标,因为其诊断价值尚未确认。
6 蛋白质的氧化既能被直接检测也能被间接检测,间接检测的方法通常用于研究心血管疾病,因为心血管系统的生化物质能进行可逆的氧化修饰,并且间接检测的方法还能探测到心血管系统中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10 活性氧/活性氮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精确检测体内的活性氧/活性氮对后续的研究的开展至关重要,本次科学声明旨在为特殊的实验研究提供基本的思路。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8 活性物质生成过多将严重损伤组织或器官,虽然用于检测氧化DNA损伤的实验技能有很多,但是有赖于检测方法的精准性。
近日,AHA发布了关于活性氧与心血管病的科学声明,旨在为特殊的实验研究提供基本的思路。声明中指出,目前,尚无结论性证据表明活性氧/活性氮与心血管病有关,精确检测体内的活性氧/活性氮对后续的研究的开展至关重要。以下内容为本科学声明的科学要点:
1 自然界几乎所有真核细胞都能产生内源性的活性氧和活性氮,并且能自主调控体内这些活性物质的分化、迁移和代谢。
2 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或活性氮会损伤组织和器官,并导致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异常,尤其是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高血压、心衰、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糖尿病心肌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等。
7 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能够作为一种敏感的评估活性物质生成的方法,并能部分解释活性物质诱导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5 一氧化氮(NO)的检测较为复杂是因为一氧化氮的半衰期短,易于受到污染,且检测过程中有较多的化学反应,因而可能生成不同的终产物。在冻存和固定的组织中不能检测到活性物质,但是在活体组织或完整的细胞中能检测出活性物质。
3 现阶段虽然有大量的来自动物模型的实验数据,但是依然还没有结论性的证据表明活性氧/活性氮与人体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因为目前尚缺乏精确检测心血管系统中的活性氧的实验技能和方法,这也是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
阜外医院潘湘斌团队创新解决世界难题:用超声零射线封堵左心耳
临床上有这样一个难题:房颤,但有禁忌不能服用华法林,常规X线下行左心耳封堵术,肾功能又差,还需避免使用造影剂。怎么处理好?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团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单纯应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效果又好又安全。该团队已经成功治疗了5例房颤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8-15 12:01:10
0000TIMI评分,可预测非阻塞性心梗预后!阜外医院俞梦越等研究
TIMI危险评分是目前常用的急性心梗患者危险分层评分体系。研究表明,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近期,阜外医院俞梦越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TIMI危险评分同样可预测冠脉非阻塞性心梗患者的远期预后。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6:49
0000诊断糖尿病前期,该用糖耐量试验1小时结果?Lancet子刊观点文章
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6:31:20
0000累积C反应蛋白,与心衰风险有关!开滦研究新分析
多项研究表明,炎症在心衰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过度的炎症反应可导致心衰加重,过高的炎症因子水平提示心衰患者预后不良。C反应蛋白是系统性炎症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急性期炎症介质。一项基于开滦研究的新分析表明,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暴露是新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累积hs-CRP暴露水平越高,心衰风险也越高,其不良影响明显强于基线hs-CRP水平。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9:02
0000吃牛油果,可减女性腹部脂肪?美研究
每3位国人中,就有1人有“游泳圈”。近日一项美国研究带来好消息:一天一个牛油果,有助于让女士机体脂肪重新分布,让肚子上的脂肪变少。这项研究共有105位超重或肥胖成年男女参与,并被分成两组:一组每天都吃含有新鲜牛油果的食物,而另一组吃的食物成分、热量几乎相同,但不含牛油果。试验进行12周。结果发现,每天吃牛油果的女性,腹部内脏脂肪变少了,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的比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