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研究(改良扩大Morrow术治疗合并左心室中部梗阻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研究者表示,如果肥厚室间隔切除不彻底有可能不能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房直径,这会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需要进一步随访这部分患者的心功能。
合并左心室中部梗阻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差,预后不好,而且对于此类患者的手术难度较大,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云虎、唐亚捷等对28例患者实施了经升主动脉切口的改良扩大Morrow术,效果满意。
对本组患者随访(25.7±14.9)个月,改良扩大Morrow术可以改善主动脉瓣下梗阻及左心室中部梗阻,降低左心室中部压差。左心室中部压差[(23.8±25.8)mmHg vs(60.3±29.4)mmHg]、主动脉瓣下压差[(13.9±8.4)mmHg vs( 77.9±26.2)mmHg] 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随访时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也得到改善,左心房直径([ 37.6±6.4)mm vs( 41.1±7.8)mm] 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2.2±4.3)mm vs( 39.8±5.1)mm] 较术前明显增加。
本研究以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得舒张末期左心室中部室间隔厚度≥15 mm(有明确家族史患者室间隔厚度≥13 mm)、左心室中部压差≥30 mmHg为左心室中部存在梗阻。
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三度房室阻滞3 例和胸骨愈合不良并肺部感染二次入院1 例。
来源:唐亚捷, 宋云虎, 王水云, 等. 改良扩大Morrow 手术治疗主动脉瓣下梗阻合并左心室中部梗阻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中期效果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57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研究者强调,改良扩大Morrow术不仅要充分切除主动脉瓣下肥厚室间隔,而且切除范围要超越乳头肌根部水平直至心尖,充分疏通左心室流出道的同时,避免因切除范围过少导致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缓解不明显及切除范围过大导致的传导束、二尖瓣装置损伤,降低室间隔穿孔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Circulation发布研究:LDL-C维持在新生儿水平(50 mg/dL),可降约1/3的心梗和卒中风险
对于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而言,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在100mg/dL以下,那么如果把LDL-C降低在新生儿水平合适吗?近期一项发表在Circulation上的研究显示,对于这些患者将LDL-C降低在新生儿水平,也就是低于50mg/dL,是安全的,而且可降低约1/3的心梗、卒中或致死性心脏病风险。嗅觉和味觉丧失,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增9倍!加州大学研究
国外不少学者发现本国的新冠li病毒感染者出现了的新症状,即味觉、嗅觉丧失。近日,《国际变态反应与鼻科学论坛》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研究证实嗅觉、味觉的丧失与新冠病毒感染有关。研究结果提示,如果出现嗅觉、味觉的丧失,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增加9倍以上。阜外和美国研究均称:学历越高,心血管病风险越低
近日,美国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中年人,不管社会经济地位如何,随着每个人接受的学校教育水平升高,其终生(45-85岁)心血管病风险逐渐降低。在低于高中学历的人群中,50%以上的人在其一生中会发生心血管事件。而最高教育水平者的终生心血管病风险较最低学历者降低20%。而近期,阜外医院何宏海、陈纪春和顾东风等也发现,我国居民受教育程度越低,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越高。杜克大学研究:睡眠不规律增加心脏病风险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学者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调查强调不规律就寝有损心脏健康。研究者表示,每天规律的上床睡觉及起床对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去年的一项研究报告称,“社会时差”,也就是周末与平日之间睡眠和起床时间的差异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而该研究进一步表明规律的就寝时间对人的心脏健康和新陈代谢的良好功能至关重要。绝经期潮热和盗汗,心血管病风险增加!AHA绝经过渡期声明
11月30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一份关注女性绝经过渡时期的科学声明,强调在中年和绝经期监测女性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并将绝经过渡时期作为进行心血管健康干预的重要窗口期。通常,女性即将跨入50岁,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保护作用减弱,即进入绝经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女性心血管风险也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