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研究(室壁瘤有存活心肌者心原性死亡率高)
另外,本研究中,女性室壁瘤患者比例明显少于男性(13.1% vs 86.9%),但是其心原性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33.3% vs 8.6%)。研究者认为,女性室壁瘤患者在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更重要的是,室壁瘤部位有存活心肌且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心原性死亡发生率高达38.5%,其 1 年、3 年、5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2.3%、67.1%、55.9%,提示这类患者为高危患者。
来源:杨易剑, 侯翠红, 田丛娜, 等.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心肌代谢显像探测左心室室壁瘤的存活心肌 及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中国循环杂志, 2015, 30: 1152-1156.
研究发现,近三成的室壁瘤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这类患者的心原性死亡率为19%,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9.3%)。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晓丽、杨易剑等研究发现,近40%的室壁瘤患者的室壁瘤部位有存活心肌,这类患者的预后较差,如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则预后更差,心原性死亡率高达38.5%。
本研究中,室壁瘤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者的心原性死亡率是室壁瘤部位无存活心肌患者的2.7倍,其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6%、82.2%和80.2%,低于室壁瘤部位无存活心肌患者的生存率(97.9%、93.8%和90.5%)。
研究者称,室壁瘤心肌存活患者死亡原因多为心原性猝死,推测室壁瘤部位的存活心肌可能是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GPET测定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作为评价心室重构的重要参数,对估测室壁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纳入160室壁瘤患者,平均随访4年。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图像半定量分析获取灌注-代谢不匹配分(MMS)。室壁瘤部位 MMS ≥ 2.0定义为室壁瘤部位有存活心肌。
阜外医院姚焰:我国每年猝死病例远不止50万,可能仍在快速增长
每年中国心原性猝死人数超过50万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教授表示,这个数还是低估了真实的猝死率,每年猝死病例应远超50万,甚至可能仍然在快速增长。他指出理由有三:一是冠心病为首的心血管病发病率井喷,自然心原性猝死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二是自主神经失衡在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扮有重要角色,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模式的改变和心理压力的增加,诱发了心脏病乃至心原性猝死。安贞医院吕树铮等发现:介入后使用呼吸机可预防OSA患者再血管化
临床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常与很多疾病如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对患者的预后非常不利。大样本老老年人群前瞻性研究:老老年人群最适收缩压为129mmHg
中国基于社区的前瞻性研究表明,中国老老年人群的收缩压与3年全因死亡呈U型关系。即较高的收缩压可预测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而较低的收缩压可预测较高的非心血管原因死亡风险。一直以来,80岁以上的人很少成为调查血压与病因特异性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之间关系的目标人群。而该研究在我国22个省市纳入4658名高龄老人(平均年龄92.1岁)。三年随访,有1997例死亡病例。杨进刚阜外2023-08-25 04:48:42
0000一种更安全的消融方法!武汉亚心医院研究
由于消融隔离上腔静脉有可能损伤右侧膈神经及窦房结,目前上腔静脉电隔离大多采用逐点射频消融,消融时需持续性膈神经起搏,预防膈神经麻痹发生,然而这种方法是在出现膈神经有损伤的情况下才停止消融,膈神经在一定程度上仍有损伤。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0:01:4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