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更安全的消融方法(武汉亚心医院研究)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张劲林、李希等发表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消融方法,即通过上腔静脉、右心房造影及 PentaRay 导管进行双重解剖重建定位,明确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部位和消融平面,然后通过压力大头电极起搏标测出引起膈肌反应部位,从而发现消融平面膈神经分布具体位置,再进行上腔静脉消融,消融中可以直接避开膈神经分布区域,并且不需要持续起搏,仅需上腔静脉电隔离后例行起搏观察膈肌起搏反应。
常规用右前斜(RAO)30°行上腔静脉造影,显示上腔静脉及右心房连接处(图 1A)。 运用PentaRay电极导管进行右心房及上腔静脉三维重建,用PentaRay电极导管或 lasso 电极记录上腔静脉电位。 用 SmartTouch 压力监测消融导管送至上腔静脉及右心房连接处上1~2 cm 部位进行起搏(电压 15 mV,脉宽 2 mV),将能引起膈肌刺激的起搏点在三维模型上进行标注(图 1B)。 用 SmartTouch 压力监测消融导管送至上腔静脉及右心房连接处上 1~2 cm,在相同水平面并避开膈神经标记部位进行消融,消融预设能量 20~25 W、预设温度 43℃,压力控制在 10~15g 之间,生理盐水灌注 速度在消融时为 17 ml/min、消融间歇 2 ml/min,直至上腔静脉电隔离。 本组阵发性房颤患者 50 例患者常规进行肺静脉隔离后,继续行上腔静脉隔离。 49 例患者均在未消融到引起膈肌刺激部位时已成功隔离上腔静脉电位,仅一例患者需消融术中标记到的膈肌刺激部位而放弃上腔静脉电隔离,术中及围术期无一例出现膈神经麻痹及窦房结损伤。 术后随访 12 个月,未发现患者出现膈神经损伤及窦房结损伤相关症状。 该上腔静脉隔离方法不必进行上腔静脉消融同时进行膈神经起搏,消融中只要避开膈神经 反应部位即可,并且上腔静脉隔离率高且随访无并发症发生。 来源:李希,张劲林,唐成,等. 心房颤动上腔静脉节段性电隔离方法及安全性评估. 中国循环杂志, 2021,36:39-42.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1.007.
由于消融隔离上腔静脉有可能损伤右侧膈神经及窦房结,目前上腔静脉电隔离大多采用逐点射频消融,消融时需持续性膈神经起搏,预防膈神经麻痹发生,然而这种方法是在出现膈神经有损伤的情况下才停止消融,膈神经在一定程度上仍有损伤。
抗栓治疗早期出血应警惕癌症:尿道出血者泌尿系统肿瘤的风险增加82倍
在近日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COMPASS研究的一项最新分析提示,心血管病患者在接受抗栓治疗6个月内如果出现胃肠道或尿道出血,要警惕胃肠道或泌尿系统肿瘤。分析表明,抗栓早期出现胃肠道出血的患者罹患胃肠道肿瘤的风险较未出血者增加12倍,而出现尿道出血的患者罹患泌尿系统肿瘤的风险较未出血者增加82倍。急性心梗伴休克,经桡动脉介入可改善预后!Meta分析
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比经股动脉路径的出血和死亡率更低。但之前的研究也发现,心原性休克患者常通过经股动脉路径。近期,欧洲心脏杂志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PCI治疗伴有休克的STEMI时,与经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路径的预后较好。研究者纳入6项前瞻性研究和8项回顾性研究,经桡动脉路径8032例,经股动脉路径23031例。长期便秘,催大脑衰老!美研究
据估计,全球大约16%的人便秘,老年人中更常见。美国研究人员利用三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超10万成年人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长期便秘可能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与每天排便一次的人相比,每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的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明显变差,这相当于认知额外衰老了3年。研究者指出,该研究提示应关注老年人肠道功能异常的症状,尤其是便秘,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未来认知功能下降风险较高。替格瑞洛真实世界中未见优势!英国研究
2009年之前,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氯吡格雷一直是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黄金搭档。但2009年发布的PLATO研究打破了这一局面。该研究表明,在预防缺血终点事件和全因死亡方面,新型强效P2Y12抑制剂替格瑞洛完胜氯吡格雷,同时不增加大出血风险。基于这一研究结果,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医疗中心,替格瑞洛已经取代氯吡格雷作为一线抗血小板药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称:国人中风危险全球最高,四成国人一生中会发生中风
12月2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2016年195个国家的中风发生风险。报告显示,全球每4个成人(25岁以上)在一生中就会有1人发生中风。而中国人风险最高,每5人中就会有2人得中风。中国人的中风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了冠心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是中国头号杀手。2016年全球各地区人群中风终生发生风险,蓝色代表风险最低,红色代表风险最高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1:43: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