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王浩等(换瓣患者需警惕升主动脉内径增宽)
随着随访年限的增加,升主动脉内径增宽的患者也越来越多。≤3年时升主动脉内径增宽患者占47.50%,随访至>9年,则占70.34%。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浩、张金萍等研究观察到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随着超声随访时间的延长,升主动脉内径呈渐进性增宽。
另外,研究发现,术前升主动脉内径增宽患者二次手术风险较高。术前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行二次手术的比例为24.0%,远高于<35 mm患者的12.9%。
研究纳入141例患者,共检索595份超声报告,术前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为116例,占82.27%;≥35 mm患者为25例,占17.73%。超声随访7.59年。
研究者建议,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尤其是>40 mm患者,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等情况综合考虑来实施手术。
在25例术前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中有5例发生升主动脉事件,包括升主动脉瘤/夹层。
来源:张金萍,江勇,吴伟春, 等. 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远期升主动脉内径变化随访研究.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267.
研究者观察到,术前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术后升主动脉内径虽然增宽,但尚无升主动脉明显增宽形成升主动脉瘤者;而术前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术后升主动脉内径进一步增宽则导致严重的主动脉事件发生。
随访6年内,升主动脉内径增宽不明显,但是超过6年,升主动脉内径较术前增宽明显,平均增宽了近2 cm。
本研究中,瓣膜置换术后二次换瓣或起搏器植入术多发生在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6例(4.3%)二次换瓣,8例(5.7%)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
0000
相关推荐
预测主动脉夹层死亡风险有新指标!湘雅二院研究
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率较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潘小高等研究提示,血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较高,提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高。二聚体与FDP均为纤溶产物,是凝血和纤溶过程的标志物。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D-二聚体与FDP水平升高可能与主动脉内膜破损撕裂、动脉平滑肌层中组织因子暴露,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促使凝血级联反应,继而激活纤溶过程有关。搭桥术后桥血管病变处理的七个要点:症状不严重者,可采用药物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仍是目前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主要手段,但术后有约4%~20%的患者可再次出现心肌缺血症状,而其中桥血管病变就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盖鲁粤、李丽等就此在我刊对移植血管的病变的特征、转归、影响因素以及防治进行了详细阐述。三分之二患者失业,85%家庭无娱乐活动!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现状调查
肺动脉高压可以是多种疾病在严重状态下的表现,其中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是其中的一大类。目前我国此类患者诊治及生存现在如何?中国医学科学院柳志红、罗勤等进行的研究表明,这些患者诊断延误且治疗不规范,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严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研究显示,有66%患者受到疾病影响,无法承担与同事同等强度的工作而被迫辞职,处于无业或失业状态。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6:44
0000春夏季出生者腿短肚大?BMJ杂志:还比秋季心血管死亡风险高
生辰八字,与命运相关,或许并非空穴来风。近日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的研究发现,出生在春季和夏季要比出生在秋季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多。至于原因,可能与季节性饮食、空气污染,以及出生前后阳光的充足等有关。不过该研究未发现,出生季节与总死亡的关系。之前有过类似研究显示,北半球的话,春夏出生的人死亡风险高,而赤道以南则又情况相左。烟头灭了仍会持续“放毒”!全球每年超过5万亿烟头堆积
很多烟民非常自觉,不当家人面吸烟,出去吸烟,而且吸完烟,烟头还要自觉地带回家再扔掉。殊不知,一项研究发现,烟头灭了,仍会在空气释放有害的化学物质。研究者指出,一个烟头,25°C的气温下,在最初的24小时内释放的尼古丁相当于已知燃烧的香烟所产生的尼古丁的14%,而且还要接着放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