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黄德嘉等(肾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二级预防用药不足)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但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ARB/ACEI等药物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而在该研究也分析发现,不论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如何,只要按医嘱服用这些二级预防药物就有助于显著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来源:Peng Y, Xia TL, Huang FY, et al. Influence of Renal Insufficiency on the Prescrip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Its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Medicine(Baltimore), 2016, 95(6):e2740.
“应该加强肾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二级预防用药。”研究者强调。
该研究共入选在华西医院就诊的3002例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64.5岁,20.5%为女性;平均eGFR为80.6 mL/min/1.73m2,其中507例患者eGFR<60 mL/min/1.73m2。平均随访29.1个月时,275人死亡,其中有152人死于心血管病。
不过研究者也指出,严重肾功能不全时,应充分衡量获益与风险,而这本身也比较复杂,不同患者心血管病严重程度、心功能状态以及肾功能不全进展均有差异,有必要日后更深入地进行研究。
研究者认为,肾功能不全的担心是上述药物不足的重要原因。他们指出,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尤其是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严格用药更可获益。而且相关指南也明确对这类患者用药进行了推荐。
而同时研究者也发现,肾功能越差的冠心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比例越高,而且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m2者相比,eGFR在30~60mL/min/1.73m2和<30 mL/min/1.73m2的患者,死亡率更高。

图1 不同肾功能水平冠心病患者应用已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心血管二级预防药物的比例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德嘉、陈茂等进行的研究显示,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出院患者,应用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的心血管二级预防药物不理想,而且肾功能越差,应用比例越低。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比如2012版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慢性肾病评估和管理指南就强调,伴有肾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应用RASS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而且在eGFR<30 mL/min/1.73m2时,要求减少药量而非撤药。其2013版指南则强调了他汀的应用,并指出,对于≥50岁且eGFR<60 mL/min/1.73m2的患者,若非透析或肾移植,推荐应用他汀或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
美研究称,睡前可放心吃点高蛋白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睡前一段时间总忍不住想吃点东西,但又怕对身体不好。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研究者近期发表研究称,睡前30分钟吃含30g蛋白的食物(如奶酪)对身体有好处,有利于改善肌肉质量和身体代谢。这项研究纳入的10例受试者均是20多岁的年轻活跃女士,她们的平均年龄为23.1岁,平均体脂率为22%。北京糖尿病年均医疗费用下降!近300万例医保患者分析
近日,北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郭立新等发表研究称,北京糖尿病患者用药种类和年均医疗费用均有降低趋势。研究者分析2016~2018年北京市医保数据库中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费用、用药、处方数量的变化情况。三年分别为89万例、95万例和99万例。冠脉CT也可评估斑块易损性!阜外医院张伟丽等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造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直接原因,早期检测易损斑块特征对评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阜外医院张伟丽等析了517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CT图像,发现通过冠脉CT发现的易损斑块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研究提示,总胆固醇和LDL-C增加斑块易损的风险,而HDL-C与斑块易损性呈负相关。少吃甜食,可防心血管病!牛津大学研究
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巧克力和糖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吃多了,与中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增加有关。研究发现,巧克力、糖果、黄油和白面包、含糖饮料、果汁和蜜饯这些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增加中年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研究中,男性、年轻人、经济拮据、目前吸烟、体力活动较少、肥胖或有高血压的人吃上述含糖量高的食物更多。一箭双雕:房颤患者用抗凝药还能预防痴呆
近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白锋、许广莉等发现,房颤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高达40%。而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一项来自瑞典的回顾性登记注册研究发现,抗凝药还有一种重要作用——预防痴呆症。这项覆盖44万多例房颤患者、平均随访3.4年多的研究显示,与基线没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相比,应用抗凝药的患者出现痴呆症的风险降低了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