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CT也可评估斑块易损性(阜外医院张伟丽等研究)
采用测量软件(Plaque ID [CardIQX press] 2.0 Reveal,GE Medical Systems SCS,FRANCE)自动识别测量斑块和管腔,然后人工界定斑块的首端和尾端,必要时校正血管壁和斑块的边缘。
根据密度衰减值,低密度斑块设定为 CT 值<30 HU(脂质成分为主),中等密度斑块设定为 CT值30~150 HU(纤维成分为主);血管壁的 CT 值为150~350 HU;钙化斑块设定为 CT 值350~1 000 HU。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造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直接原因,早期检测易损斑块特征对评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根据冠状动脉 CCTA 结果将患者分为钙化斑块组(222 例)和混合斑块组(295 例)。混合斑块定义为斑块含有钙化成分及非钙化成分或仅含有非钙化成分。
平均15个月后,研究发现,纤维成分高负荷的斑块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约2.33倍。 钙化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随访过程中发现钙化成分高负荷的斑块与低负荷斑块相比,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约3.29倍。 本研究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校正了年龄、性别等传统危险因素,未发现斑块总体积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有显著相关性。 研究者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心血管事件通常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而本研究中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年龄(63岁)显著高于未发生事件的患者(59岁)。 此外,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入组患者少(517例),随访时间短(平均随访15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少(42例)。
研究提示,总胆固醇和 LDL-C 增加斑块易损的风险,而HDL-C与斑块易损性呈负相关。
阜外医院张伟丽等析了517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CT图像,发现通过冠脉CT发现的易损斑块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
来源:刘洋,张舒媛,司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测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的评估. 中国循环杂志,2020, 35: 894-899.
中国50万人研究:烟酒茶不分家,癌症风险增加
喝茶不仅仅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同时适当的喝茶还具养生作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的纳入中国5个城市和5个农村近50余万人的数据显示,在抽烟和喝酒的人,喝茶增加癌症风险。与不怎么喝茶的人相比,每日茶叶消费在4g以上,与整体癌症风险升高26%、肺癌风险升高62%、胃癌风险升高29%相关。研究者还发现,每天喝茶的人很多也都每天抽烟喝酒,而且烟、酒的消费量也与茶叶的消费量正相关。有高血压,残余胆固醇也较高!湘雅二院研究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表现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和残余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增加(即残余胆固醇)。根据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EAS)指南,高残余胆固醇被定义为空腹残余胆固醇≥0.8mmol/L和/或餐后残余胆固醇≥0.9mmol/L。残余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DA批准过饱和氧治疗系统治疗“寡妇病变”——左前降支闭塞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
4月4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了TherOx公司的过饱和氧(SSO2)治疗系统用于专治“寡妇病变(thewidowmaker)”——左前降支闭塞所致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LAD-STEMI)。据悉,这一治疗系统是LAD-STEMI支架置入术后的辅助疗法,旨在限制心肌缺血程度,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52:00
0000哈佛大学研究:医生越老,其患者死亡率越高
有句话说的好,医生越老越吃香,但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称,称医生年龄越大,其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就越高。年龄超过60岁的医生,其医治的患者死亡率最高。研究显示,年龄低于40岁的医生,其患者30天死亡率为10.8%;50至59岁的医生,其患者30天死亡率为11.3%;60岁以上的医生,其患者死亡率为12%。研究中不同年龄段医生医治的患者情况是相似的。但并不是所有医院都存在这个规律。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6:31:23
0000血压130-139/80-89的老年人该不该用药?华中科技大学研究
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将血压130-139/80-89mmHg定义为1级高血压,并建议对年龄≥65岁且无心血管疾病的1级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但2018年中国指南中则不推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学者等研究发现,在中国,对于年龄≥65岁且无心血管疾病的1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比并不具有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