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雅玲和徐波等公布I(LOVE,IT,2研究亚组研究,置入可降解支架后6个月双抗治疗不劣于12个月)
随访至18个月,两组的靶病变失败率(7.5% vs 6.3%)和不良临床事件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率(7.8% vs 7.3%)也相当。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作者认为,虽然目前指南推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置入支架后必须要进行至少一年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基于该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接受介入治疗的ACS患者必须要接受至少一年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该亚组分析纳入1829例ACS患者,随机接受6个月和12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患者在6个月和18个月时的主要出血事件分别为1.2%和1.3%,均高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患者(分别为0.7%和0.85)。
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置入新型生物可降解西罗莫司药物涂层支架的患者,术后接受6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劣于双联抗血小板12个月。
近日,由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和阜外医院徐波等在Circulation介入子刊公布了I-LOVE-IT 2研究的双联抗血小板研究(DAPT)亚组分析结果。
对于出血风险高或者不能耐受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来讲,可以选择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至少是应用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患者或许可以选择术后6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在研究中,随访至6个月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的患者的靶病变失败率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是可比的(6.8% vs 5.9%)。
来源:Han Y,Xu B, Xu K, et al. Six Versus 12 Months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After Implantation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 Sirolimus-Eluting Stent: Randomized Substudy of the I-LOVE-IT 2 Trial. Circ Cardiovasc Interv, 2016, 9: e003145.
该专刊对国内外一年来24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甚至刚刚公布的心肺复苏指南也在其中。
河北唐山学者发表荟萃分析称,心脑血管病患者用达比加群预防卒中效果较好
河北唐山工人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网络荟萃分析显示,在心脑血管病患者中,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噻氯匹定、西洛他唑、华法林、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等抗栓药物相比,达比加群在预防脑卒中方面疗效和安全性都较高。诊断心衰,用磁共振更好!欧洲心脏杂志研究
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研究提示,心脏磁共振或革新心力衰竭的诊断。采用超声诊断心衰,在多达50%的病例存在误诊;如果采用最佳的侵入性诊断手段,则又会给患者带来风险。而当前这项研究显示,磁共振在诊断心衰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而且还可有力预测患者预后。生理性心脏磁共振模型有助于评估左心室充盈压,这一指标还有助于评估预后。这项研究中,以肺毛细血管楔压作为左心室充盈压的参考。欧洲心脏杂志刊登540万人研究:主动脉瓣病也能预防,高血压首当其冲
既往认为,主动脉瓣膜病,包括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要是一类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病变,是不太可能预防的。近期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来自英国的540万人研究却表明,长期血压升高可对主动脉瓣膜造成损害,高血压是主动脉瓣膜病的一个强烈的、可控的危险因素。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血压水平非要到高血压的程度才会对主动脉瓣膜造成损害。呼吸道感染后一周内心梗风险增17倍
流感、肺炎、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了,而近期悉尼大学学者进行的研究显示,呼吸道感染“后劲儿”大,1周内可增加17倍的心梗风险,尤其是感染后第7日风险最高,而且此后1个月虽然风险逐渐降低但风险仍高。该研究共纳入578例心梗患者,研究者发现,其中一周内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有17%,一个月内有相关感染症状的有21%。美国万例误诊病例分析:误诊占医疗差错的三分之一,超六成致死或严重残疾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美国34%的医疗差错为误诊,64%的误诊会导致死亡或终生严重残疾。在所有因医疗失职索赔的费用中,误诊导致的死亡或终生严重残疾占据了28%,平均每个严重损害病例需要赔偿支付76.6万美元。在临床实践中,最容易因为误诊而导致严重损害(死亡或终生严重残疾)的疾病主要有三大类:血管事件、感染、癌症。在因误诊导致死亡或终生严重残疾的病因中,上述三大类疾病占据了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