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中国心血管病流行有三大,罪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曾报告,在2010年,不健康饮食、吸烟、饮酒和身体活动不足这四种不良生活方式,让9428万中国人平均少活了一年。
来源:Yan PL, Frank H. The Preventable Caus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Dietary, Lifestyle, and Metabolic Risk Factors. Circulation, 2015, 132: A1461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该研究显示,我国47.3%的心血管病源于高血压,23.3%源于体力活动不足,18.5%源于吸烟。
除此之外,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和其他相关代谢方面的危险因素导致大量的心血管病患者发病和死亡。
肥胖、高脂血症和高血糖导致的心血管病分别占13.5%、13.0%和11.8%。
肥胖、高脂血症、低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导致的心血管病分别占21.9%、8.2%、16.1%、12.0%、20.3%和2.0%。
中国2009年可以预防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报告,基于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高血压、体力活动不足和吸烟是导致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的三大“罪魁”。

研究者发现,吸烟所致心血管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人群中,吸烟27.8%的心血管病源自吸烟,而在女性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6.5%。
该专刊对国内外一年来24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甚至刚刚公布的心肺复苏指南也在其中。
而基于2002年的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高血压、体力活动不足、吸烟导致的心血管病同样位居前三,分别为78.0%、18.8%、20.9%。
水果蔬菜摄入不足、高盐饮食以及低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导致的心血管病分别占11.1%、7.1%和3.5%。
高血压是我国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2009年共导致390万心血管病,包括140万冠心病,150万缺血性卒中和100万出血性卒中。
阜外单中心数据显示,冠脉介入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0.019%,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
阜外医院吴永健等报道单中心数据显示,冠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0.019%,低于国外的报道。但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后果严重,尤其是再次接触碘造影剂者。研究者还提出,在过敏性休克后抢救中在使用肾上腺素等常规抢救药物的基础上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研究者发信啊过敏性休克首发表现多样,包括血压迅速下降(9例)、突发意识障碍(2例)、皮肤黏膜表现等(4例)。中年“变傻”,有迹可循!美国研究
1月5日,美国梅奥诊所一项研究提示,对于中年人来说,心血管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均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对女士的影响大于男士。作者指出,尽管中年男士中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患病率高于女士,但该研究说明,女士需要尽早更积极地治疗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他们表示,中年女士进入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何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大。预防老年痴呆,要注重干预中年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大脑血流低灌注是老年痴呆的早期形成机制之一。近期,JAMA网络开放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年时期心血管风险越高,老年时大脑灰质血流灌注越低,即患老年痴呆的风险越高。该研究显示,大约40岁左右起,如果心血管风险较高,就可能导致老年时大脑血流低灌注。但研究者发现,老年期的心血管风险与大脑灰质血流灌注无明显关联。过早绝经,痴呆风险高!山东大学研究
近日山东大学学者在英国女性中进行的研究显示,过早绝经,以后痴呆风险高。这项研究发现,与50岁左右绝经女性相比,40岁之前绝经的女性增加35%罹患某些类型的痴呆症。在45岁前绝经的女性,有1.3倍可能性在65岁前确诊痴呆症,即早老性痴呆症或早发性痴呆症。在52岁及之前绝经女性,与平均开始进入更年期(50~51岁)的女性痴呆症发生率相似。JAMA杂志文章称,收缩压≥110 mmHg可增加死亡风险,近25年全球因之死亡者增49%
根据最新发表的2015全球疾病、损伤和危险因素负担研究(GBD2015)数据,1990-2015年,收缩压升高的人数显著增加,而因收缩压升高死亡或残疾的人数亦大幅增加,其中因收缩压≥110~115mmHg而丧失的健康寿命半数以上发生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美国5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