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经验,急性心梗合并室间隔穿孔该如何处理)
研究者发现,就诊的12 3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70例发生了室间隔穿孔,其中有54例继发于前壁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时间平均为4天,其中未接受溶栓者为6.2天,接受溶栓者为1.8天。
而外科手术治疗组的预后显著好于保守治疗组(P<0.005),30天存活率为95.2%,一年存活率为90.5%。
来源:胡小莹, 邱洪, 乔树宾, 等. 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3,28:107-110.
研究者指出,对于强化内科保守治疗后仍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预计不能存活至急性心肌梗死后4~6周的危重患者,可适当提前外科手术时间,以挽救生命。另外,对于急性期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间隔穿孔患者,也可行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治疗。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但该研究中2周以上行手术治疗的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且90%以上可长期存活,而外科手术组30天内唯一死亡的患者其心梗到外科手术时间为6天。
阜外医院学者通过分析8年间处理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发现,室间隔穿孔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一周以内,溶栓治疗可提前穿孔发生时间;手术治疗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均显著优于保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以上行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
研究者认为,溶栓治疗虽可防止透壁心肌坏死的延展,但也可导致心肌内出血从而加速室间隔穿孔的发生。
本研究中入选了2002-01到2010-09间包括接受溶栓、急诊PCI及未予血管再通治疗的123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合并室间隔穿孔70例,占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0.57%。其中,男性3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8.1±8.5)岁。
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学会(ACC/AHA)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建议是,除非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或有手术禁忌,否则应对患者进行急诊手术。
整体来看,这些发生室间隔穿孔的70例患者,30天死亡率为55.7%,1年死亡率为64.3%。其中,47.1%的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但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30天的存活率为22.4%,1年存活率仅为12.2%。
加拿大研究:救治猝死,高楼大厦“水泥森林”是障碍
城市就是水泥森林,这为猝死的救治也带来了麻烦。近期一项来自加拿大一项分析8千位左右猝死者的研究表明,住得楼层越高,猝死生存率越低。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共纳入了多伦多市和附近的皮尔区的7842例院外猝死者,而且均经911抢救治疗,但最终有3.8%猝死者活着出院。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发现,3楼以下猝死者有4.2%存活,而3楼以上仅2.6%能够存活。单纯舒张压高,让年轻人最受伤!陈可冀等Meta分析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即收缩压不高、仅舒张压升高,是高血压中的一个类型。根据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指南定义(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中国人群中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8%。在临床实践中,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往往被忽视,其知晓率、治疗率较低。【EASD2017】老婆胖,老公糖尿病风险高
医生在问病史时,常会问病人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是否有糖尿病,但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他妻子肥胖,他未来就有可能得糖尿病。作者认为,“以社交网络的角度看,我们不但要关注个人,而且关注家庭。”作者认为,这可能与妻子在家庭饮食方面起的作用更大有关。研究中,与妻子体重为25的丈夫相比,妻子体重指数为30的丈夫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33%。杨进刚阜外2023-08-11 12:22:22
0000搭桥时封堵左心耳,是否减少术后房颤?阜外医院研究
阜外医院赵广智等发表研究称,无论术前是否合并房颤,搭桥手术同期封堵左心耳并不影响术后房颤的发生,同时也未增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纳入阜外医院2009~2019年接受搭桥的43405例患者,其中有272例(0.63%)患者接受了同期左心耳封堵。本研究中接受左心耳封堵的患者中术前合并房颤的比例较低(33.8%),大多数患者为非房颤病史患者。我国阿司匹林应用三大问题:证据缺乏、该用的没用、不该用的在用
近期,《中国内科杂志》刊登了安贞医院赵冬和王薇等对全国22个省市46家医院的门诊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使用现状,同期刊登了孙艺红和胡大一的述评。王薇等研究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普遍不规范: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人群中,高危者仅三分之一使用阿司匹林,而中低危者有五分之一在使用。在心血管病高危的高血压患者中,年龄较轻和男性的阿司匹林应用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