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阿司匹林应用三大问题(证据缺乏,该用的没用,不该用的在用)
近期,《中国内科杂志》刊登了安贞医院赵冬和王薇等对全国22个省市46家医院的门诊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使用现状,同期刊登了孙艺红和胡大一的述评。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来源:[1] 刘军, 赵冬, 刘静, 等. 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应用现状. 中华内科学杂志,2016,55:267.
[3] 孙艺红, 胡大一. 我国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挑战和困惑. 中华内科杂志, 2016,55:257-259.
孙艺红在述评指出,国际研究和指南推荐的人群危险评分,如美国佛明汉危险评估模型,中国男性冠心病风险较实际约增加1倍,女性则增加了约2.3倍。中国人目前使用阿司匹林,使用的还是国外的证据。
纪立农等之前发表的CCMR-3B研究中,对于二级预防用药的适应证人群,阿司匹林使用率仅39.72%。一级预防患者群中,阿司匹林使用率仅为13.1%。
总体而言,对于已患心血管病、或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如果没有阿司匹林过敏史、哮喘、胃肠道出血或溃疡,以及脑出血的情况,可考虑服用阿司匹林。
但对中国人而言,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证据问题。
不该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最大的危险就是出血风险升高。
目前,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已患心血管病的患者,以及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而心血管中低危患者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
王薇等研究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普遍不规范: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人群中,高危者仅三分之一使用阿司匹林,而中低危者有五分之一在使用。
在心血管病高危的高血压患者中,年龄较轻和男性的阿司匹林应用率更低。
[2] 罗樱樱, 纪立农, 翁建平, 等.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调查研究(CCMR-3B研究).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5,23:198-202.
而对于阿司匹林的二级预防,也就是对于已患心血管病的患者中,应用率也仅67.5%。
其实,相比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的情况更差。
美研究称,焦虑和抑郁的害处堪比吸烟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焦虑和抑郁症严重影响健康,对身体的害处堪比肥胖和吸烟。研究者称,他们的研究是首个将焦虑和抑郁作为疾病危险因素、直接与肥胖和吸烟进行比较的研究。他们针对1.5万余例老年人,分析了焦虑和抑郁症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包括4年多时间内出现的心脏病、脑卒中、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以及胃部症状、气短、眩晕、背疼、头痛、视力问题等等。自我隔离可减少约90%的感染!东南大学学者估计:若提前一天封城,可减少3600人感染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者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刊发文章,研究者用Flow-SEIR模型研究发现,交通管制、自我隔离措施极为有效。研究显示,群众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可减少约90%的感染。然而,如果群众做不到自我隔离,则感染增加20.4%。如果完全控制住外来人口向疫区流动,则峰值数量将减少21%左右。澳大利亚学者称,2017美国高血压指南有乱贴标签嫌疑
近期在JAMA内科子刊上,几位澳大利亚学者就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高血压新指南带来的增益和潜存的风险进行了评估。他们认为,改变高血压诊治门槛将会让人群面临3种风险。首先,更广泛的疾病定义意味着很多人被贴上了不健康的标签,即使他们的患病风险很低。“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患有高血压,要比同样血压水平但没有被贴上高血压标签的人,更容易焦虑和抑郁。”研究者指出。杨进刚阜外2023-08-16 09:11:430000右房不明原因增大,应警惕这种病!西研究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左侧心房静脉皱壁形成不完全,造成冠状静脉窦与相对应的左心房后壁之间的间隔缺损,从而使左心房与冠状静脉窦直接交通,发生异常分流。国内外有关该病超声影像研究资料有限,多为个案报道或小样本分析。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1:36:130000逆转糖尿病前期,改善生活方式优于药物!Meta分析
2月10日,《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表明,对于逆转糖尿病前期,改善生活方式的有效性证据是最强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也可逆转糖尿病前期,但其有效性证据不如生活方式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