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布报告(门诊误诊率5,误诊相关死亡1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报告也剖析了造成误诊的原因,包括各科室的临床医生、医患间以及患者家属等协作沟通不理想。
据他们保守估计,门诊患者的误诊率是5%。而之前研究显示,以误诊率5%来估算,意味着美国每年在门诊误诊的患者是1200万人,其中600万患者的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有4~8万人由于误诊而死亡。
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最近发布的一项报告称,10%的患者死亡事件,17%的院内不良事件都与误诊有关,而在美国绝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误诊。
IOM误诊委员会主席John R. Ball指出,作为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是时候提升诊断水平和相关管理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与中国医院的门诊量、医患比例相比,美国也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而且中国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长可谓超负荷,医疗质量也更加不均衡。但中国没有监测与监管,上报数字不知真假,看到美国的报告,先不要笑话别人,知不足才能有进步。
当前这项IOM发布的报告指出,诊断错误已成医疗行业一大“盲点”,其伤害的患者人数已经不能让人接受。
关注误诊,要从1999年IOM发布的里程碑式研究“是人都会犯错:构建一个更安全的卫生体系”说起。那项研究称,美国每年有98000人因医疗差错死亡。到如今,已经过去16年了。
“改善诊断过程,提高诊断精确性,是医学行业道德感、专业性和对大众健康关怀的一种体现。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优化整个诊断过程,而这涉及到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研究人员以及政府部门等多个环节。”报告指出。
报告指出,应该关注改善诊断了,否则情形只能每况愈下。这里所指的误诊是指,未能及时精确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解释,或未能将这种解释及时有效沟通给患者。
来源:Medpagetoday网站,原文题目“IOM: Most Patients Experience Diagnostic Error at Some Point”
Circulation刊文:需扩大腹主动脉瘤的筛查人群
近日,Circulation杂志刊文指出,在过去的20年里,血管外科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安全、有效的腔内修复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腹主动脉瘤筛查的风险效益比发生了显著变化,需要重新考虑扩大腹主动脉瘤的筛查人群。文章建议,65岁以上至少有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75岁以上有合理预期寿命(至少5岁)的患者,以及50岁以上有家族史的患者应接受1次腹主动脉瘤的超声筛查。美国难治性高血压诊疗推荐有缺陷!蒋雄京、王继光述评
近日,阜外医院蒋雄京与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王继光发表述评称,美国心脏协会(AHA)2018年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存在一定问题。美国心脏协会定义有缺陷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AHA)难治性高血压诊治科学声明提出的定义为: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6:12:19
0001南方医院复杂先心病治疗经验
近期,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报告了该院25例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经验。作者发现,这类患者常合并右心房异构,心内畸形复杂,手术治疗仍具有较高死亡率,术后早期院内死亡率高达20%。研究人员观察了2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其中院内早期死亡5例,死亡率20%,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共识:症状不是伪装,要同时注意躯体症状、精神状态和情绪问题
“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是临床各学科最常遇见的问题之一,常被医生们称为非特异症状、功能性症状、神经官能症等,这也是常常引发或激化医患矛盾的导火索之一。近期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综合医院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全国25位精神卫生及内科、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中医科等领域的专家,编写并发布了我国首个“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症状真实存在,不是患者“想象”或伪装出来的世卫组织痴呆防治指南:痴呆并非衰老自然后果,首推运动、戒烟和限酒,保健品无效
《都挺好》结局催泪,苏大强老年痴呆不忘道歉,再次走丢戳中泪点。我国有5.14%的≥65岁者为痴呆,据此推算,我国超800万老年人有痴呆。为了更好应对痴呆症,5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最新的《降低认知衰退和痴呆症风险指南》。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23:5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