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共识,症状不是伪装,要同时注意躯体症状,精神状态和情绪问题)
②既往有无相似的症状或问题;
⑤患者功能受损的程度(躯体功能、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在相关人际系统中产生的影响;
要了解躯体症状、精神状态和情绪问题
常用的筛查工具有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和健康焦虑量表。临床评估时需详细了解:
对于病情较轻者可在各科治疗,必要时转诊到精神心理科;较重者,以躯体专科为管理中心,团队加入精神/心理专科医生,并制定清晰治疗计划,为防加重和慢性化,至少每3个月再评估1次症状、诊断、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半年门诊治疗无效可考虑住院治疗;病情严重者,应考虑住院治疗,且多科室合作管理。
症状真实存在,不是患者“想象”或伪装出来的
“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可分为低中高风险三种。其中高风险患者,有持久的躯体症状,有明显功能障碍或功能丧失。医患关系可能存在严重的问题,患者频繁在医院间转诊的情况较明显。
“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是临床各学科最常遇见的问题之一,常被医生们称为非特异症状、功能性症状、神经官能症等,这也是常常引发或激化医患矛盾的导火索之一。
目前各国指南并不推荐单纯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而更推荐药物联合社会心理干预的治疗策略。治疗目标包括:减少或减轻症状;减少心理社会应激;减少或减轻日常功能损害;减少不合理医疗资源使用。
权衡利弊使用躯体症状治疗药物和精神科用药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虽然进行了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也难以找到器质性病因,或检查结果不足以解释症状,但这并不意味这些症状是患者“想象”出来的或者伪装出来的,它们真实存在,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工作的能力,影响生活质量。
高风险者可能存在严重的医患关系问题
③患者对其症状的归因;
“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是指患者有症状,但不能用生物医学的病理结构改变和病理生理异常给予合理解释。指一组现象,而非一个疾病,可以躯体为主,也可以精神心理为主,或兼而有之。
药物治疗应权衡利弊之后使用,其中包括躯体症状治疗用药和抗抑郁、抗精神病以及植物制剂等精神科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滴定增加到有效剂量,并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⑥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检查的期望程度,以及对既往求助、求医经历的看法。
推荐药物联合社会心理干预的治疗策略
①目前的躯体症状、精神状态和情绪问题,以及近期应激性生活事件、不良处境;
“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如疲劳、疼痛、心悸、气促、头晕和恶心等。有的症状轻微,有的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或功能丧失。单一学科、单一手段的治疗常难以获得满意疗效。也缺乏单一有效方法识别哪些患者需要接受治疗。
必要时转诊到精神心理科
近期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综合医院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全国25位精神卫生及内科、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中医科等领域的专家,编写并发布了我国首个“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④患者以及家属对其症状和疾病担忧的程度;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综合医院工作委员会, “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组. “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 2017, 56: 150-156.
长期舒张压偏低,认知功能会受损!JACC北大医院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对于老年人来说,血压升高与认知功能受损和痴呆有关。近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学者发表在JACC上的一项研究提示,血压升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且收缩压和舒张压长期暴露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完全不同。基线认知功能正常的中老年人,如果收缩压和脉压累积暴露水平升高,认知功能下降会明显加速,痴呆和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但是,随着舒张压累积暴露水平升高,上述事件发生风险却显著降低。杨进刚阜外2023-09-25 10:50:05
0000预防脂肪肝,要少吃肉!福建学者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肝病,大约1/4的人有脂肪肝。既往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导致脂肪肝,例如吃肉较多。5月17日,福建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再次发现,多吃红肉,脂肪肝风险明显增加。进一步校正吸烟状态、喝茶情况、每周运动时间以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合并情况后,分析显示,每天每多吃一两(50g)红肉,脂肪肝风险增加14.3%。我国学者研究称,喝绿茶可预防肥胖和痴呆
中国人爱喝茶,尤其绿茶,源于绿茶对人体有多种好处。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学波等通过一项动物实验,发现了绿茶的一种潜在新功效:绿茶中的一种茶多酚(EGCG)可对抗高脂高糖饮食喂养小鼠的胰岛素抵抗、肥胖和记忆障碍。在该研究中,3个月大的小鼠被分为三组:高脂高糖饮食组、高脂高糖饮食EGCG组、标准饮食组。阜外医院姚焰等自制“瓣膜损伤器”,构建二尖瓣反流心衰模型
阜外医院姚焰、刘尚雨等构建了小型猪二尖瓣反流致心力衰竭模型,并发现,二尖瓣反流形成的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心肌损伤与重构,可能由于H2S合成体系下降不能发挥相应的保护作用。研究者使用小型猪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二尖瓣腱索拉伤造成二尖瓣反流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他们在前期大动物二尖瓣腱索拉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自制的“瓣膜损伤器”,经心尖入路拉断二尖瓣后叶腱索以形成稳定的二尖瓣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