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肥胖(最易成糖友,华中科大学者研究)
分析显示,在临床危险因素中,对于任何年龄段人群来说,肥胖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都是最高的,其中≤50岁肥胖人群的发病风险最高(HR=13.16),而>70岁肥胖人群的发病风险最低(HR=4.13)。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廖云飞、刘刚、潘安等发表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研究表明,在大约70种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新型生物标志物及遗传风险评分中,大多数对≤50岁人群的影响最大,其中肥胖的风险最高。
与≤50岁糖尿病发病相关的因素还包括:血脂异常(HR=3.50)、高血压(HR=3.21)、心血管病(HR=2.87)、父母有糖尿病病史(HR=2.42)、大学以下学历(HR=1.89)、缺乏运动(HR=1.73)、吸烟(HR=1.38)以及多种脂蛋白颗粒、炎症标志物、肝酶、脂肪酸、氨基酸、遗传评分。
Associations of Clinical Risk Factors and Novel Biomarkers with Age at Onset of Type 2 Diabete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5 July 2023
该研究从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纳入47万余名基线无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11年随访期间,3.4%的人新发糖尿病。根据2型糖尿病诊断年龄(发病年龄)分为四组:≤50岁组、50.1~60岁组、60.1~70岁组、>70岁组。
作者指出,该研究结果强调在年轻人中促进糖尿病一级预防的必要性,其中要优先考虑干预肥胖。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随着年龄增加,大多数危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与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显著减弱,但个别因素与7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发病风险无关,包括吸烟、收缩压和载脂蛋白B。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中国医生猝死报告:平均年龄40岁,四成医生称因缺乏休息无助和无望
近年来,中国医生的猝死不时见诸于报道,医生,难道真的已成为中国的高危职业?中国医生也在杂志上总结了中国医生猝死的情况。2015年,广西学者检索了1996年-2015年医生猝死的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医生猝死集中出现在2008年之后,共29位医生猝死(见附表)。作者称,这是中国第一个关于医生猝死的学术报告。文章指出,“医生猝死问题令人瞩目,拷问着中国的医疗教育和医院管理。”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1:32:110000控制七大因素,可防六成房颤!超72万国人研究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卢祖洵、广东省人民医院冯颖青等发表的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提示,我国大约六成房颤归因于可控危险因素,即近六成房颤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而预防,其中高血压是最大的可控危险因素。穷人易得冠心病!欧洲超11万人研究称:睡眠不足是重要原因
不少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更容易得心血管病。11月22日,一项观察11万人的欧洲研究不但印证了这一发现,还发现小时候自己的父亲在社会上经济地位较低的话,长大后也容易发生冠心病。研究显示,社会经济地位低的成年男士和女士,冠心病风险分别增48%和53%。杨进刚阜外2023-08-30 15:06:050000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或不罕见,提高认知方能为规范化诊疗助力
杨进刚阜外2023-09-22 20:50:270000ACC2017新研究展示指导冠脉血运重建新手段:更便宜、省时、更少疼痛
在ACC2017年会上报道的DEFINE-FLAIR研究,让瞬时无波形比值(iFR)一下子变得“有名气”了:iFR不仅在指导冠脉血运重建方面与血流储备分数(FFR)效果一样,而且更为便宜、省时,且痛苦少。研究结果也同期发表于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iFR是一种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非腺苷依赖压力推导的新指数,定义为在舒张期无波形间期狭窄远端平均压力与平均动脉压之比值。杨进刚阜外2023-08-07 11:55: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