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幸福(一项85年研究得到的循证依据)
[2] Today.com. The biggest lesson from the world’s longest scientific study of happiness
比如,假设你正在给孩子读书,让她睡觉。这本书你已经读了七遍,但她恳求你读第八遍。
其实,人们在婚姻中也会感到孤独,重要的是,你要有朋友和亲人,可以交谈和依靠。每个人都需要有可以求助的人。
[1] Medscape. Lessons From the Longest Study on Happiness
作者说,不要低估随意联系的力量,比如在飞机上与陌生人聊天,或者与咖啡师寒暄。这些互动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感。
但也有可能在他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会找到一群他们从未有过的新朋友,或者会找到爱情。
2、良好的关系不一定是指婚姻
“你筋疲力尽,你的一天漫长劳累,于是你睡着了。你第八次这样做,开心吗?不开心,所以这不是享乐主义的幸福。但这是你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作者说。
7、在工作中培养和谐的关系
4、生活需要挑战
3、和陌生人聊天,会心情愉悦
作者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缓解压力。每个人面临挑战,问题不在于“你有困难吗?”而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这本书的出版,让我们在谈论幸福时,终于有了可靠的循证数据。
“这得到了研究的支持,工作中有朋友会让我们更加幸福。”作者说。
8、幸福永远不会晚
“如果你总不开心,这并不意味着你做错了什么......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作者说。
对这个问题,哈佛大学在1938年启动了一项研究,并用了85年调查了让人幸福的密码,堪称研究时间最长的幸福研究。结果证实上述说法都不对。
“如果战胜了挑战,让自己觉得已经完成了一些事情,这是让人兴奋的。”作者说。而财富和特权买不到幸福。
那么,最健康和最快乐的人到底有什么共同点?
事业的成功,本身并不能保证幸福,尽管可能令人满意。
有些人认为生活就是及时行乐。但生活幸福的本质是让生活有意义。
9、事业成功不能保证幸福
作者认为,每个人的生活中至少要有一个能够带来安全的人,如果真的遇到麻烦,也会得到支持。
研究开始时入选了724人,目前已跟踪了三代人,1300多名后代。同时收集了他们的运动、饮酒、婚姻和生活中的忧思,对其行为和生活情况进行观察,并定期收集体检情况,也通过问卷询问他们是否快乐,生活是否有意义等,还进行了脑部扫描、生化检查和压力激素检测等。
关于这项研究,可观看TED视频《幸福的秘诀是什么》
来源:
怎样才能更幸福,你的答案是什么?很多人会选择财富、事业成功、社会地位、及时行乐等等。
5、活得有意义
研究发现,最快乐和最有幸福感的人,是生活中有挑战的人。最大的满足感往往来自克服困难。
作者建议,应培养、加强和扩大关系,就像身体健康一样。人际关系也需要不断的练习,应常参加带来快乐和建立友谊的活动,如运动、爱好和志愿者工作。
研究发现,对于许多人来说,工作比其他任何事情都占据了更多的时间,因此工作关系很重要。
今年,这项研究的现任主任Robert Waldinger与副主任Marc Schulz出版了《美好生活:世界上最长的幸福科学研究的教训》一书。
要记住,每个人都面临压力和挑战,其他人看起来一直都很开心,但事实并非如此。
研究时一个问题是:如果你生病或害怕,你可以在半夜给谁打电话?有些人可以说出好几个,有的人却一个也没有。
是否拥有应对这些挑战所需的资源?而应对挑战的最强大资源之一是建立良好的关系。
“别人如果积极回应,我们常感觉良好。我们经常认为这些并不重要,其实是忽略了幸福。”作者说。
有时,60多岁、70多岁、80多岁的人第一次会发现这些东西......因此,研究传达的信息是:如果你认为拥有更好的关系为时已晚,请不要这样想。
1、良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
社交媒体几乎总是展示了人们生活的积极一面,好像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无忧无虑的。但事实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困难和挑战。
研究看到的是,幸福永远不会太晚。有些人认为自己不擅长人际关系,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孤独。
6、不开心?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健康和幸福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如果想要健康和幸福,应该是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可以改善生活,也当然可以提高幸福感。但我们不必期望自己总是快乐。
在工资较高的人群中,教育水平和文化意识往往较高,这也是养成健康习惯和更好地获得医疗保健的重要因素。
华伟和牛红霞解读《ESC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防治指南》:除β受体阻滞剂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不能预防心脏猝死
ESC于公布了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防治指南,强调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策略,针对真实世界中不同临床状态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给出了治疗建议,类似于室性心律失常的“百科全书”。阜外医院牛红霞和华伟在本刊撰文指出,指南的重量级更新点在于提高了基因检测在诊断和危险评估中的地位,提升了器械和介入治疗的推荐级别。丰富流行病学资料,提高基因检测地位中山医院王春生团队JACC介入子刊撰文称:经心尖置入国产J-Valve瓣膜治疗重度主动脉瓣返流效果可靠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虽好,但当前常用的TAVR装置对于主动脉瓣返流患者仍存在瓣膜锚定的挑战,就连当前欧美指南也建议,对于主动脉瓣返流严重或者无钙化瓣膜的患者(>3级),不建议行TAVR。不过近日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僵局。这项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魏来等进行的研究表明,一种新型国产的J-Valve瓣膜系统用于主动脉瓣返流的外科高危患者效果较佳。杨进刚阜外2023-07-29 14:31:180000阜外医院郑哲团队研究称:中美搭桥死亡率相似,但中国平均住院20天,美国仅7天
近日,阜外医院郑哲和胡盛寿院士团队进行的研究显示,中美搭桥患者住院死亡率相似,但住院时间较长。该研究对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和全美303个医疗中心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共5.1万例患者。中国患者3.2万例,来自全国77家医院,多数为大医院和教学医院,每年搭桥100例以上。总体而言,中国和美国搭桥手术后住院死亡率相似。对于65岁以下的患者,中美死亡率都是1%。杨进刚阜外2023-08-10 09:22:090000好了伤疤忘了痛!有心梗史者胸痛再发时,仍不及时就诊!欧洲五国研究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按理说,以前得过急性心梗的人,多少会对相关症状有所认识,一旦再次出现急性胸痛发作,可能会比没得过心梗的人就诊更及时一些。但是,一项覆盖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波兰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发现,与从来没有得过心梗的人相比,以前得过心梗的人在出现疑似急性心梗的胸痛发作症状时,并没有更早到急诊就诊。北京急性心梗介入比例提升,再住院率怎样?安贞医院赵冬等6.4万心梗患者研究
北京安贞医院赵冬等发表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北京介入治疗率从2007年的33.3%上升到2012年的50.9%,6年间增加了52.9%,但出院患者1月内因冠心病再住院的年龄标化率6年间从7.0%上升到8.5%,增加了21.3%。作者认为,虽然6年间介入治疗率有所升高,这些病例出院后30天再住院率仍呈增加趋势,可能与指南推荐的心血管病有效二级预防措施使用比例较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