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幸福(一项85年研究得到的循证依据)
事业的成功,本身并不能保证幸福,尽管可能令人满意。
有时,60多岁、70多岁、80多岁的人第一次会发现这些东西......因此,研究传达的信息是:如果你认为拥有更好的关系为时已晚,请不要这样想。
但也有可能在他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会找到一群他们从未有过的新朋友,或者会找到爱情。
是否拥有应对这些挑战所需的资源?而应对挑战的最强大资源之一是建立良好的关系。
作者认为,每个人的生活中至少要有一个能够带来安全的人,如果真的遇到麻烦,也会得到支持。
2、良好的关系不一定是指婚姻
要记住,每个人都面临压力和挑战,其他人看起来一直都很开心,但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战胜了挑战,让自己觉得已经完成了一些事情,这是让人兴奋的。”作者说。而财富和特权买不到幸福。
6、不开心?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作者建议,应培养、加强和扩大关系,就像身体健康一样。人际关系也需要不断的练习,应常参加带来快乐和建立友谊的活动,如运动、爱好和志愿者工作。
“你筋疲力尽,你的一天漫长劳累,于是你睡着了。你第八次这样做,开心吗?不开心,所以这不是享乐主义的幸福。但这是你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作者说。
来源:
其实,人们在婚姻中也会感到孤独,重要的是,你要有朋友和亲人,可以交谈和依靠。每个人都需要有可以求助的人。
1、良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
“这得到了研究的支持,工作中有朋友会让我们更加幸福。”作者说。
在工资较高的人群中,教育水平和文化意识往往较高,这也是养成健康习惯和更好地获得医疗保健的重要因素。
今年,这项研究的现任主任Robert Waldinger与副主任Marc Schulz出版了《美好生活:世界上最长的幸福科学研究的教训》一书。
研究看到的是,幸福永远不会太晚。有些人认为自己不擅长人际关系,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孤独。
8、幸福永远不会晚
研究发现,最快乐和最有幸福感的人,是生活中有挑战的人。最大的满足感往往来自克服困难。
对这个问题,哈佛大学在1938年启动了一项研究,并用了85年调查了让人幸福的密码,堪称研究时间最长的幸福研究。结果证实上述说法都不对。
“我们可以改善生活,也当然可以提高幸福感。但我们不必期望自己总是快乐。
[1] Medscape. Lessons From the Longest Study on Happiness
比如,假设你正在给孩子读书,让她睡觉。这本书你已经读了七遍,但她恳求你读第八遍。
关于这项研究,可观看TED视频《幸福的秘诀是什么》
那么,最健康和最快乐的人到底有什么共同点?
3、和陌生人聊天,会心情愉悦
“如果你总不开心,这并不意味着你做错了什么......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作者说。
作者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缓解压力。每个人面临挑战,问题不在于“你有困难吗?”而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健康和幸福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如果想要健康和幸福,应该是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研究时一个问题是:如果你生病或害怕,你可以在半夜给谁打电话?有些人可以说出好几个,有的人却一个也没有。
研究开始时入选了724人,目前已跟踪了三代人,1300多名后代。同时收集了他们的运动、饮酒、婚姻和生活中的忧思,对其行为和生活情况进行观察,并定期收集体检情况,也通过问卷询问他们是否快乐,生活是否有意义等,还进行了脑部扫描、生化检查和压力激素检测等。
4、生活需要挑战
9、事业成功不能保证幸福
社交媒体几乎总是展示了人们生活的积极一面,好像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无忧无虑的。但事实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困难和挑战。
有些人认为生活就是及时行乐。但生活幸福的本质是让生活有意义。
这本书的出版,让我们在谈论幸福时,终于有了可靠的循证数据。
5、活得有意义
“别人如果积极回应,我们常感觉良好。我们经常认为这些并不重要,其实是忽略了幸福。”作者说。
研究发现,对于许多人来说,工作比其他任何事情都占据了更多的时间,因此工作关系很重要。
作者说,不要低估随意联系的力量,比如在飞机上与陌生人聊天,或者与咖啡师寒暄。这些互动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感。
7、在工作中培养和谐的关系
怎样才能更幸福,你的答案是什么?很多人会选择财富、事业成功、社会地位、及时行乐等等。
[2] Today.com. The biggest lesson from the world’s longest scientific study of happiness
每日喝咖啡,心律失常风险低!30万英国人中进行的研究
近日一项对30万英国人进行的研究又给咖啡爱好者吃了颗“定心丸”。研究显示,每日适量喝咖啡不仅对心律失常没有明显不好影响,反而还与小小地降低心律失常风险相关。这项研究在考虑了生活方式、饮茶等多因素后,结果发现,与那些每日不怎么喝咖啡的人相比,每日多喝一杯咖啡(最多一日6杯)可降低3%的心律失常风险。这也不是首个让人放心喝咖啡的研究。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4:06:240000美研究:生活方式影响动脉硬化,某些增鲜剂或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近日,一项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研究再次证实,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生活也会让你的动脉硬化成什么样子。这项研究共对Bogalusa心脏研究中1200余人进行了非目标代谢组学研究。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可分析体内代谢物水平的变化,进而了解吸烟、饮食、污染物等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也就是说,研究者用代谢组学研究来拉开这些人动脉硬化发生的方式和时间的“幕布”。出院或终止隔离标准或需调整?武汉学者JAMA称:4名医务人员出院2周后核酸检测返阳
2月27日,武汉中南医院学者在JAMA上以“ResearchLetter”形式报道,有4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返阳”。研究者认为,对于出院或隔离非医学人员以及重度感染患者,有必要进行随访并进一步研究。并对当前的出院或解除隔离标准以及患者的持续管理或均需重新评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则表示,只要患者身体里产生了足够的抗体,这些患者就不会再感染了。>75岁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仍有获益!中国房颤注册研究新分析
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等基于中国房颤注册研究开展的一项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提示,对于7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来说,导管消融可能会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该分析从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中纳入1142例75岁以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按1:1的比例分为消融组和未消融组。平均随访39.75个月期间,消融组和未消融组分别有24人和60人死亡,消融组全因死亡风险较未消融组降低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