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嗜铬细胞瘤(严重发作性高血压的玄外之音)
来源:曹邦明. 伪嗜铬细胞瘤诊断与治疗. 中国循环杂志. 2015;30:822-824.
Yehonatan Sharabi等报道70%的伪嗜铬细胞瘤具有嗜铬细胞瘤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三联症,即心悸、头痛、出汗。当然,也有很多种疾病酷似伪嗜铬细胞瘤,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鉴别诊断。见下表。
他认为,伪嗜铬细胞瘤的心理学起源可能起始于并不被察觉的诸如抑制等防御性的潜意识。许多创伤与灾难的幸存者早期经历严重的情绪刺激,终于成功抑制了创伤相关的不利情绪,然而这种被抑制的情感并未从潜意识中根除,由此可能导致难以解释的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及阵发性血压升高。
临床上常见到这样一类病人,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经检查又排除了。这些人的特点是,其发作可能与情感相关,包括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特别的讲,严重的发作性高血压,不易解释的发作性高血压症候群,无儿茶酚胺生化指标升高。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高血压科曹邦明指出,这种排除嗜铬细胞瘤及类似嗜铬细胞瘤的情况称为伪嗜铬细胞瘤。
曹邦明指出,伪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应属于行为医学的范畴,认知治疗、心理治疗、行为干预,联合β、α1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精神药理学治疗有效。
伪嗜铬细胞瘤是由Kuchel在1981年提出,用于描述肾上腺功能亢进的高血压,患者血压不稳通常由情感诱发,血清共轭儿茶酚胺水平较低。1999年,Mann使用伪嗜铬细胞瘤描述没有儿茶酚胺过度分泌的发作性高血压。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曹邦明认为,伪嗜铬细胞瘤的起源及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与心理学因素的相关性往往被忽视,源于症状发作主要表现在血液动力学及躯体症状的变化,而不是情绪悲伤、惊恐、紧张。大部分患者承认曾受虐待或历经创伤,但自称心理未受到影响。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BMJ刊登湘雅三医院袁洪等Meta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术后,6月双联抗血小板最好,>12月双抗大出血风险增加78%
对于冠脉介入术后的患者来说,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P2Y12受体抑制剂)必不可少。尽管指南建议分别要接受至少12个月和6个月的双抗治疗,但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因为不少研究发现短期双抗可改善患者预后。近期,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血管内科袁洪教授等人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证实,对于大多数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双抗治疗≤6个月是最佳策略。杨进刚阜外2023-08-27 09:40:100000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学者研究称,筛查血小板治疗抵抗有助鉴别高风险患者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一对“好兄弟”,但却有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却对这对“兄弟”存在不同程度的抵抗,怎么解决好?山东省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刘焕乐、田美丽等进行的研究提示,应用血栓弹力图筛查ASC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情况等,敏感性高,接近临床实际,具有临床指导价值。而由此进行调整药物用量,有助于改善疗效,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印度研究称,医生比普通人少活13年,中国医生也要警惕
近日一项印度医生协会(IMA)进行的研究让医生们心凉了一把:医生比普通人要短寿13年,平均寿命仅59岁。研究发现,多数早逝者死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病,45-65岁最容易出现问题。而一过65岁,医生们多会活得久些。中国医生怎么样?看看下边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在大城市三甲医院调查的结果,与印度医生相比,情况或会更糟糕。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在大城市三甲医院调查的医生工作状态杨进刚阜外2023-08-19 04:39:220000阜外学者研究称,交界区脱垂近可采用这种术式,不但简单易学,而且有效
阜外医院潘世伟、王今晓等发表研究显示,对于交界区脱垂的患者,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后及近中期结果满意,而且该术式简单易学。全组27例患者无术后早期死亡,无因成形失败而选择二尖瓣置换,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单纯采用缘对缘技术进行二尖瓣成形,其中包括1例前交界区合并后交界区两处病变的患者,均放置“C”型二尖瓣成形环,平均大小为29.8mm。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1:58:560000有房颤家族史者,消融后易复发!安贞医院马长生等研究
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团队发表的一项基于中国房颤注册研究的新分析提示,在年轻(≤50岁)房颤患者中,有房颤家族史的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风险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没有房颤家族史的患者相比,有房颤家族史的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风险增加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