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预防心血管病作用有限,BMJ澳大利亚研究)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补充一次维生素D或有一定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作用。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病发作、脑卒中和冠脉血管重建。研究者强调,虽然绝对风险差异很小,但这项研究是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试验,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尤其是服用他汀或其他心血管病用药的人群这项研究于2014~2020年入组了2.1万名60~84岁老人,随机服用维生素D(60000 IU胶囊制剂,每月月初服用)或安慰剂,平均治疗时间为5年。其中合并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结石、软骨病、结节病、炎症性疾病者,或已每日服用超过500 IU维生素D者被排除。在试验进行的5年期间,1336人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其中安慰剂组发生率为6.6%(699/10 653),维生素D组为6%(637/10 662)。与安慰剂组相比,维生素D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了9%(相当于每1000人中减少了5.8例事件)。其中维生素D组比安慰剂组的心脏病发作风险降低了19%,冠脉血运重建率风险降低了11%,但未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此外研究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或其他心血管病用药的者,若服用维生素D预防心血管病效果可能更好,但统计学上并不显著。总之,研究者估算出,每172人每月服用一次维生素D就可预防1例主要心血管事件。之前也有观察性研究一直表明,维生素D与心血管病风险的相关性,但随机对照试验未能发现补充维生素D可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证据,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试验设计差异影响了试验结果。研究者也指出,研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其他人群,尤其那些维生素D较为缺乏的人群。不过这项大样本研究保留性与依从性极高,而且关于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结果的数据几乎完整。研究者认为,研究提示,那些认为维生素D不能改变心血管病风险的结论盖棺定论为时尚早。近日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维生素D与心血管相关的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多效性影响,其多效性作用是通过细胞内的维生素D受体或其他跨膜受体介导的,包括对衰老、炎症、脂肪组织病变等均有有益调节。
图1 维生素D对心血管系统的多效性影响文章指出,上述发现的临床转化仍需要更完整的临床前证据,特别是对于新定义的机制(如表观遗传衰老)需要更多的研究,同时在临床研究中需要更好的标准化(如对维生素D缺乏的定义以及强化食品和药物补充之间的区别)。来源:[1] Thompson B, Waterhouse M, English DR, et al.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D-Health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J. 2023;381:e075230.[2] Carbone F, Liberale L, Libby P, Montecucco F. Vitamin D in atherosclerosi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Eur Heart J. 2023;44(23):2078-2094.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订阅点击:
FDA批准:倍林达可用于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一级预防
阿斯利康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批准替卡格雷(倍林达)与阿司匹林合用,以降低没有心肌梗死或卒中病史的冠心病高危患者首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风险。新的适应证的批准基于THEMISⅢ期临床研究的阳性结果。对于患有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每日两次60mg替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相比,3年重大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降低了10%。12日12:00直播!如何进行真实世界研究?大咖说科研
真实世界数据是指研究数据来自真实医疗环境,反映实际诊疗过程和真实条件下的诊疗状况。数据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是患者在门诊、住院、检查、手术、药房、可穿戴设备、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产生的海量数据。本次大咖说科研,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江宇教授和阜外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侯剑峰针对真实世界研究进行讨论。扫描或长按图中的二维码观看直播新研究指明老年患者降压原则:只有“衰弱”者血压才应≥150/90 mmHg
既往研究已证实,高血压可导致死亡风险增加。但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血压≥150/90mmHg的虚弱老人,死亡风险较低,尤其是握力较弱且走路慢者。女性握力<16kg、男性<26kg视为握力较弱,反之则握力正常;走路慢是指女性步行速度<0.6米/秒,男性<0.52米/秒,反之走路不慢。8万人跟踪调查:预防高血压就该这么吃
吃哪些食物会引起高血压?法国一项8万人跟踪3.4年的研究发现,口味重和吃红肉多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而多吃含钾和镁食物、植物蛋白、纤维素、水果蔬菜、坚果和全谷物的人得高血压可能性较低。在校正混淆变量并比较最高摄入量和最低摄入量后发现,钠摄入量增加了17%高血压的风险,动物蛋白增加26%,红肉和加工肉类增加2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学者在Circulation撰文,揭示血管新生内膜形成新机制
关于血管新生内膜形成的机制,目前并不是十分清楚。既往有研究发现,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在心脏代谢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类因子的具体作用并未阐明。8月29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红良教授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干扰素调节因子中的IRF4可抑制动脉新生内膜的形成,因此可能有利于预防动脉再狭窄。杨进刚阜外2023-08-11 08:41: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