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预防心血管病作用有限,BMJ澳大利亚研究)
图1 维生素D对心血管系统的多效性影响文章指出,上述发现的临床转化仍需要更完整的临床前证据,特别是对于新定义的机制(如表观遗传衰老)需要更多的研究,同时在临床研究中需要更好的标准化(如对维生素D缺乏的定义以及强化食品和药物补充之间的区别)。来源:[1] Thompson B, Waterhouse M, English DR, et al.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D-Health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J. 2023;381:e075230.[2] Carbone F, Liberale L, Libby P, Montecucco F. Vitamin D in atherosclerosi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Eur Heart J. 2023;44(23):2078-2094.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订阅点击: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补充一次维生素D或有一定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作用。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病发作、脑卒中和冠脉血管重建。研究者强调,虽然绝对风险差异很小,但这项研究是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试验,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尤其是服用他汀或其他心血管病用药的人群这项研究于2014~2020年入组了2.1万名60~84岁老人,随机服用维生素D(60000 IU胶囊制剂,每月月初服用)或安慰剂,平均治疗时间为5年。其中合并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结石、软骨病、结节病、炎症性疾病者,或已每日服用超过500 IU维生素D者被排除。在试验进行的5年期间,1336人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其中安慰剂组发生率为6.6%(699/10 653),维生素D组为6%(637/10 662)。与安慰剂组相比,维生素D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了9%(相当于每1000人中减少了5.8例事件)。其中维生素D组比安慰剂组的心脏病发作风险降低了19%,冠脉血运重建率风险降低了11%,但未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此外研究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或其他心血管病用药的者,若服用维生素D预防心血管病效果可能更好,但统计学上并不显著。总之,研究者估算出,每172人每月服用一次维生素D就可预防1例主要心血管事件。之前也有观察性研究一直表明,维生素D与心血管病风险的相关性,但随机对照试验未能发现补充维生素D可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证据,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试验设计差异影响了试验结果。研究者也指出,研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其他人群,尤其那些维生素D较为缺乏的人群。不过这项大样本研究保留性与依从性极高,而且关于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结果的数据几乎完整。研究者认为,研究提示,那些认为维生素D不能改变心血管病风险的结论盖棺定论为时尚早。近日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维生素D与心血管相关的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多效性影响,其多效性作用是通过细胞内的维生素D受体或其他跨膜受体介导的,包括对衰老、炎症、脂肪组织病变等均有有益调节。
高危人群血压超130/80,开始降压!中国脑卒中防治规范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发布了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规范指出,脑血管病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而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脑卒中一级预防要做些什么?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外,规范还进行了其他详细指导。1.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超130/80mmHg,开始降压治疗≥35岁居民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首个新型口服抗凝药中国数据发布:中国房颤患者使用达比加群获益幅度更大
房颤这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大的危害就是成倍增加脑卒中风险,并且致死致残率较高。抗凝治疗是房颤卒中预防的重要手段,RE-LY房颤注册研究全球数据之前就证实,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较传统老药华法林疗效和安全性更优(AmHeartJ,2009,157:805-810.),那么具体到中国人群,结果又如何?杨进刚阜外2023-07-31 10:42:12
0000多吃全谷物,可防脂肪肝!天津1.5万人研究
一项纳入约1.5万名天津成年居民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常吃全谷物,有助于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简称脂肪肝)。校正多个潜在混杂因素的分析显示,中位随访4.2年期间,与几乎从不吃全谷物的人相比,每周吃全谷物≤1次、2~6次、≥7次的人出现脂肪肝的风险分别降低18%、22%、23%。中国半数肥胖男士打鼾!阜外医院有研究发现,打鼾者心梗风险增77%
习惯性打鼾不简单,可增加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病风险。近日,中国慢性前瞻性研究在30~79岁51万余国人研究发现,习惯性打鼾标化报告率为21.2%。在肥胖者中,打鼾者尤其多。男女肥胖人群中,习惯性打鼾率分别高达52.2%和34.2%,体重指数(体重与身高平方比值)每增加1kg/m2,习惯性打鼾的风险增加19%。腰围每增加1cm,习惯性打鼾风险就增加6%。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5:37:18
0000海南省人民医院学者称,前降支中段肌桥使近端狭窄病变风险增加近4倍
海南省人民医院学者研究发现,前降支中段心肌桥的老年患者中,近端桥前血管粥样硬化狭窄发生率较高。因此前降支中段肌桥可作为老年肌桥前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的986例6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中,左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389例,共发现心肌桥486根,心肌桥的发病率约为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