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人群血压超130(80,开始降压,中国脑卒中防治规范)
高频发作先兆偏头痛的女性患者应当考虑避免应用口服避孕药,尤其是那些包含雌激素的药物。
对于窦性心律且无其他抗凝适应证的心力衰竭患者,不建议常规抗凝治疗。
≥35岁居民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 1 次。
对于颈动脉彩超仅发现内膜增厚的人群,建议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适量运动和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饮食),并每年复查颈动脉彩超 1 次。
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包括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瓣合并心房颤动,推荐口服华法林(INR 2.0~3.0)进行抗凝治疗。
规范指出,脑血管病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而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对于年龄>40 岁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3个)做颈动脉彩超检查。
对于卵圆孔未闭患者,不建议使用抗血栓与导管封堵治疗进行脑卒中一级预防。
伴有左心室附壁血栓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
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等方法治疗睡眠呼吸暂停来降低脑卒中风险可能是合理的,尽管其有效性尚不明确。
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尽早进行糖尿病筛查。
确诊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应当每天给予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
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脑卒中一级预防要做些什么?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外,规范还进行了其他详细指导。
对于成年人(尤其是腹型肥胖、高血压、心脏病或药物抵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评估是否有睡眠呼吸障碍,必要时行睡眠呼吸监测。
2.糖代谢异常:尽早识别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建议对>40 岁的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房颤、吸烟史、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和脑卒中家族史)筛查;
有脑卒中危险因素者,应定期检测血糖,包括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尽早识别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对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合并2型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若血压≥130/80 mmHg 者,建议应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 130/80 mmHg 以下。
目前无充分证据显示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可以预防偏头痛患者发生脑卒中。
1. 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超130/80 mmHg,开始降压治疗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发布了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
5. 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一线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利尿剂、ACEI/ARB。
若不能正规监测 INR 值,可考虑使用新型抗凝药物。
≥20岁成年人至少每 5 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并评估 10 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
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可能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生,但不建议过度使用血管收缩药来治疗偏头痛。
7. 睡眠呼吸障碍
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起始宜应用中等强度他汀。
心房颤动(CHA2DS2-VASc≥2 分)合并终末期肾病或透析的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对于首次就诊的年龄>65岁的患者推荐主动进行心房颤动筛查。推荐对所有心房颤动患者进行CHA2DS2-VASc评分卒中风险评估。
3. 血脂异常:起始宜应用中等强度他汀
6. 偏头痛:降低发作频率可减少脑卒中发生
对于 10 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且血压≥140/90 mmHg 者,应用降压药物。
既往发生过栓塞事件的二尖瓣狭窄患者或伴左心房血栓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建议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不推荐对低危人群常规进行筛查。
为改善依从性和血压控制,建议采用家庭自测血压。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4.心房颤动:评估脑卒中风险
对于ASCVD极高危者,他汀治疗LDL-C目标值应<1.8 mmol/L或降低≥50%。
推荐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 4.4~7.0 mmol/L,餐后血糖<10.0 mmol/L。
常喝咖啡,可防慢性肝病!英国50万人研究
近日一项英国研究对近50万人的研究发现,经常饮用各种咖啡,不管是研磨的还是速溶的,还是脱咖啡因咖啡,均与慢性肝病以及其他类型肝病罹患风险和死亡风险降低有关。研究显示,与经常不喝咖啡的人相比,经常饮用者罹患慢性肝病降低了21%,慢性肝病或脂肪肝的风险降低了20%,慢性肝病死亡风险降低了49%。研究显示,这种保护作用在应用研磨咖啡的人群中最为明显。血压控制不佳,加药还是加量,答案并不简单!美国真实世界研究
临床上,有些高血压患者吃着降压药血压还是控制不住,此时是应该加用另外一种降压药还是原有降压药物加量呢?10月5日,美国《内科学年鉴》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为进一步控制血压,大约3/4的患者选择加大药物剂量。虽然在降压方面不如增加药物种类,但依从性较高。50×50×50,美国提出“战胜”心血管病路径!Circulation特别报告
近期,Circulation杂志发表特别报告。报告指出,要战胜心血管病,所有居民需要实现理想的心血管病健康状况。【下载原文】美国心脏协会定义的心血管健康包括7个指标:不吸烟、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体重、血压、胆固醇和葡萄糖,即“简单生活7法则”。有研究发现,心血管健康状况评分每增加1分,早发心血管事件降低27%、全因死亡降低20%、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1%。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1:49:31
0000柳叶刀:急重症患者过度给氧是火上浇油
从1885年,就有氧气治疗了。不过对重症患者常规自由氧疗(LiberalOxygen),真的适宜吗?近期一项加拿大学者发表在Lancet上的Meta分析显示,对于急症患者,自由氧疗不但不会改善预后,而且较之保守氧疗还会增加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自由氧疗定义为客观数据显示氧疗目标较高;保守氧疗指氧疗目标较低或为室内空气。杨进刚阜外2023-08-16 11:40:56
0000我国学者证实“周末效应”:20种疾病非工作时间入院死亡风险增加
从上世纪70年代,有研究者发现,周末出生的婴儿死亡风险要高于平时。随着类似研究的发表,之后有人将非工作时间入院死亡风险增加称之为“周末效应”。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YanfengZhou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周末效应”与20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增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