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医院学者称,前降支中段肌桥使近端狭窄病变风险增加近4倍
海南省人民医院学者研究发现,前降支中段心肌桥的老年患者中,近端桥前血管粥样硬化狭窄发生率较高。因此前降支中段肌桥可作为老年肌桥前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中的986 例6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中,左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389例,共发现心肌桥 486 根,心肌桥的发病率约为 39.5%。
数据显示:451 例前降支中段心肌桥患者中,有 65.7% 的患者出现了前降支近段桥前血管狭窄50%以上,而前降支近段及远段心肌桥患者中分别有 8.3% 及 17.6% 出现狭窄,远低于中段心肌桥患者。
进一步分析显示,前降支中段心肌桥使前降支近端桥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发生风险增加近4倍。
研究者分析,由于心肌桥前血管的压力大、剪切应力低、血流储备低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引发肌桥近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远高于桥段血管及远端血管,另外,病理研究发现,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多呈扁平状或多边形,表面呈虫啄样缺损,极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糖尿病在心肌桥血管近端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发现:糖尿病也是前降支中段桥前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9)
研究者强调,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如合并心肌桥,则需特别注意前降支近端桥前血管粥样硬化狭窄的风险较高。
来源:刘凯,陈英,王好问, 等. 60 岁以上患者心肌桥与其近端桥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6,31: 755.
0001
相关推荐
逆转糖尿病前期,可防心血管病!开滦研究新分析
2020年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我国35.2%的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即1/3以上的成年人在奔向糖尿病的路上。1月26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开滦研究新分析结果提示,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努力将糖尿病前期逆转至血糖恢复正常,可明显降低未来发生心血管病(心肌梗死和中风)和死亡的风险。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支持从人群层面筛查糖代谢异常。【疑难病例】年轻男子突发心衰为那般?原来他有这个“瘾”
天津市海洋石油总医院洪冰等遇到一个奇怪的病例。该男性患者36岁,因“间断咳嗽、咳痰1周,突发憋喘、大汗1天”就诊,以急性左心衰竭收住院。患者自诉服用冰毒(甲基苯丙胺)10年间未间断。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2年。不饮酒,吸烟13年。血压160/90mmHg。半卧位,口唇略紫绀,颈静脉略充盈,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附加心音。双下肢水肿。PURE研究回归饮食“高质量、适度、均衡”理念:肉和奶也可吃一点
舌尖上的享受和健康的平衡,是一种技术,比如很多人喜欢吃肉,喜欢各种乳制品,但是又对其中的脂肪很不放心。不过近日在ESC上加拿大汉密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的AndrewMente公布的PURE研究最新分析称,肉和奶制品是否健康不重要,关键是饮食的质量是否足够高。研究中的高质量饮食,包括肉类、乳制品、水果、蔬菜、坚果、豆类和鱼类,如下图。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48:30
0000《柳叶刀》子刊:新型降脂药PCSK9抑制剂可能也轻度升高血糖
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降脂药物,他汀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冠心病风险,但也有轻度升高血糖的风险。当然,与其显著的临床获益比较来说,这种风险微不足道。近期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公布的一项孟德尔随机研究提示,目前研究大热的降脂药物——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可能也有升高空腹血糖和增加体重的风险。心衰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或可致骨质疏松!北医三院动物实验
患有骨质疏松的人心力衰竭的风险高,而慢性心力衰竭也促进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学者进行的一项动物实验表明,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参与了这一病理生理过程。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会提高骨转化率,使骨吸收快于骨生成,造成骨量流失并增加骨折风险。其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0:0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