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 Care:“吃的不对”是我国成为糖尿病大国的首位原因
中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中呈“爆炸式”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位的糖尿病大国,每10人就有一人为糖尿病。
中国为何成了糖尿病大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美国学者采用1991-2011年的中国健康和营养数据进行的研究就解答了这个问题。

“吃的不对”是我国糖尿病增加的首要原因
研究发现,“吃的不对”是我国糖尿病增加的首要原因。主要是摄入全谷物太少,而精制食物太多。2011年,分别有3780万和2180万糖尿病患者归因于这两个原因,加起来就有5960万人。
在饮食方面,还有1580万、1130万、990万、600万、360万和260万糖尿病可归因于奶制品、坚果、水果、蔬菜、鱼和海鲜吃的少。
有280万、180万和50万例糖尿病可归因于加工肉类、红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
我国≥20岁居民精制谷物的日均摄入量从1997年的每天442 g降至2011年的每天348;全谷物的平均摄入量从每天4 g升至4.6 g,已经有好的趋势。
肥胖国度
肥胖是一个大问题,估计我国有4380万糖尿病患者与肥胖和超重有关,占到糖尿病发病的46.8%。
1991-2011年,我国≥20岁的成人平均BMI从21.7升至23.5,估计到2031年会达到25.2。
过去30年里,中国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4600万成人“肥胖”,3亿人“超重”。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肥胖大国。
体力活动20年下降50%
我国居民的平均体力活动水平从1991年到2011年几乎下降了50%,从379 MET-h/周降至2011年的190.3 MET-h/周。
1991年和2011年,归因于体力活动不足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分别为1640万和2950万,增加了近80%;至203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240万。
血压升高和吸烟亦有贡献
我国居民平均收缩压从1991年的119 mmHg升至2011年的123 mmHg。1991和2011归因于高收缩压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分别为1680万和2160万,并将在2031年达到3040万。
此外,研究还发现,1991-2011年,尽管吸烟率有所下降,2011年归因于当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仍达到980万。

来源:Li Y, et al. Time Trends of Dietary and Lifestyle Factor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Diabetes Burden in China. Diabetes Care. October 18, 2017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阜外医院15例应激性心肌病诊治经验:11例ST段抬高,一例80岁老人生气后再犯
应激性心肌病,最初被日本学者所描述,对于国人,都有哪些特点?阜外医院张峻、罗晓亮等对阜外医院确诊的15例应激性心肌病进行了总结: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常有超声心动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室壁瘤样改变,伴有NT-proBNP明显增高。研究发现,应激性心肌病发病初期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经系统治疗后可明显下降,变化较同期心肌梗死患者更显著。胸腔镜心外膜消融治疗房颤,窦房结动脉损伤发生率低,且不会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阜外医院郑哲团队研究
Cox-maze手术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种经典手术方法,长期疗效良好。然而,术后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发生率高达4~13%。既往研究怀疑,术中窦房结动脉损伤会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增加术后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风险。而胸腔镜下心外膜消融治疗房颤,也可能会损伤在心外膜下走行的窦房结动脉,这为探索窦房结动脉血流异常是否影响窦房结功能提供了条件。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在快速增加!十年两次大规模调查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滕卫平等通过对比2007年和2017年两组全国代表性调查发现,与2007年相比,2017年时在20~29岁青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77%,农村地区增加了37%。其中,20~29岁人群1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患病率从2007年的6.0%增加到2017年的8.7%。芬兰研究:中年男士多吃蛋白增加心力衰竭风险
心衰,这种病很常见,但并不好治,5年生存率堪比癌症。据美国心脏协会(AHA)估算,≥40岁的美国人中,每5个人就有1个会发生心衰。怎么预防?饮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一环。之前有研究显示,进食高蛋白食物,尤其是动物来源的蛋白,会增加2型糖尿病,甚至死亡风险。而近期一项芬兰研究则显示,中年男吃得蛋白多,会增加心衰风险。没有危险因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预后差!亚洲队列研究
有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一项亚洲队列研究发现,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短期预后比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差。研究纳入5400例患者,其中8.6%的患者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更年轻,多有早发冠脉疾病家族史,且多发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心脏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