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心外膜消融治疗房颤(窦房结动脉损伤发生率低,且不会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阜外医院郑哲团队研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研究者认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胸腔镜心外膜消融过程中窦房结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并探索了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但仍需要更大的样本量的研究来证实窦房结动脉损伤及其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
研究通过术后心脏增强CT来评估术中窦房结动脉损伤情况。对于窦房结动脉损伤的患者,采用72小时连续心电监测和运动负荷试验来评价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和窦房结功能。
研究者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1月共103例行胸腔镜下心外膜消融的房颤患者。
来源:Li H, Qu J, Yu Y, et al. Sinoatrial nodal artery injury in thoracoscopic epicardial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21;59:409–16. doi:10.1093/ejcts/ezaa317
另外,研究对证实有窦房结动脉损伤且仍然维持窦性心律的7例患者进行了窦房结功能评价。
Cox-maze手术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种经典手术方法,长期疗效良好。然而,术后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发生率高达4~13%。
而胸腔镜下心外膜消融治疗房颤,也可能会损伤在心外膜下走行的窦房结动脉,这为探索窦房结动脉血流异常是否影响窦房结功能提供了条件。
中位随访24个月,与未发生窦房结动脉损伤的患者相比,窦房结动脉损伤的患者在窦性心律维持率上无统计学差异。
中位随访12个月,72小时连续心电监测和运动负荷实验证实,这7例患者无窦房结功能障碍。
近日,阜外医院郑哲团队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胸腔镜心外膜消融过程中窦房结动脉损伤的发生率较低,并且不影响窦性心律的维持和窦房结功能。
研究显示,13例(12.6%)患者证实有窦房结动脉损伤(左前型6例,左后型2例,双支型5例)。
既往研究怀疑,术中窦房结动脉损伤会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增加术后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风险。
有骨质疏松,还要警惕心血管病!韩国研究
韩国研究人员发现,中老年女士如有骨质疏松,得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明显增加。校正年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既往骨折史等潜在影响因素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腰椎、股骨颈、髋关节等部位骨密度较低的女士,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增加16%~38%。在正式确诊为骨质疏松的女士中,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增加了79%。AHA/ACC特别报告和中国指南强烈建议:预防心血管病,应重视“科学算命”
人们对于“算命”这样的事情总是乐此不彼,但通过计算患病的风险,通过使用预测模型计算一个人的发病危险,也是一种“算命”,这是一种更为科学的“算命”。近期,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AHA/ACC)发布特别报告,强调风险评估是预防心血管病的关键措施。报告指出,应用评估工具,可发现10年心血管病发病高风险者,以启动他汀和降压药物治疗,达到合适的获益风险比。葡萄牙研究称,房颤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增急性心衰风险
来自葡萄牙的一项研究显示,质子泵抑制剂增加房颤患者近3倍急性心衰住院风险。该研究随访1年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房颤患者因急性心衰住院率为23%,而不使用的者为8%,二者有显著差异。在校正年龄、慢性肾病等因素后,那些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房颤者有2.9倍急性心衰发生率。研究者指出,这可能是由于质子泵抑制剂的抑酸作用减少了铁和维生素B12的吸收,进而产生贫血,增加了心衰风险。心血管病风险预测,应考虑心电图和超声指标!中科大一院孙英贤等认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等认为,当前的心血管病风险预测模型或需要“升级”一下,应考虑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指标。基于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者比较了两种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新模型包括人口学特征、生物标志物、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指标;老模型使用的是弗明汉模型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尿病等。韩雅玲等研究显示,老年中危NSTE-ACS患者入院后72小时内行PCI疗效要好于>72小时
对于老年中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哪一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转归更好?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余晓凡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入院后72小时内行要比>72小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MACE)发生率要低。这里的MACE是包括心原性死亡和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在内的复合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