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研究:心衰患者肠道菌群丰度较正常人降低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细菌尤其肠道菌群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此前已有学者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
近期德国研究者发现,心衰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度较正常人明显降低,某些关键的肠道细菌菌群的表达下调。
研究者认为,“肠道菌群改变可能在心衰发病和进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肠道菌群改变到底是心衰所致的结果还是心衰的诱发因素,目前尚不清楚。
研究者指出,为了排除饮食、药物和吸烟等因素对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该试验在入组受试者时,排除了吃纯素食者,而选择饮食中既包括肉也包括蔬菜的患者;另外,对照组患者也应用心衰患者常规用药类似的医药产品;受试者在入组前至少3个月不应用抗生素;两组中都纳入了吸烟者。病例组和对照组受试者都来自于相同的地区,年龄相似,性别分布和体重指数都类似。
来源:
1、Mark Luedde, et al. Heart failure is associated with depletion of core intestinal microbiota. ESC Heart Failure,First published: 21 April 2017
2、MedicalXpress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图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6》
0001
相关推荐
1/4的心梗患者4年内发生心衰
乌特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发现,1/4的心梗患者会在首次心梗后4年内发生心力衰竭。研究纳入24745例首次心梗患者,且均无心衰病史。随访3.7年中,有6005例(24.3%)患者发生了心衰。研究者发现,糖尿病、房颤、外周动脉疾病、慢阻肺与高血压分别是心梗患者的心衰风险增加44%、63%、38%、28%和16%。心梗后舒张压<70 mmHg有危险!欧洲心脏杂志研究称:这类患者更需再灌注治疗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EPHESUS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如果心肌梗死后舒张压低于70mmHg,再有心衰症状和体征,应及时接受血运重建,否则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明显增加。研究者提醒,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这类患者,因为舒张压较低以及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可能导致心肌灌注压异常,而血运重建可能对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力特别重要。图再灌注通过维持灌注压消除了低舒张压带来的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05 14:42:23
0000受伤的总是女人:糖尿病女士患癌症和心梗死亡风险高,抑郁症也为男性3.5倍
有较多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在疾病面前更脆弱。发表在《糖尿病学》上一项对121个队列2000万患者的Meta分析研究显示,得了糖尿病,会增加得癌症风险,而对于女性而言,这种风险则比男性高出6%(27%vs19%).比如白血病、口腔癌、肾癌等糖尿病女性均高于男性,不过肝癌风险比男性低12%。研究者认为,女性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高可能由于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平均长于男性两年的原因。3点后不吃东西,减肥更有效!JAMA子刊随机对照研究
已有不少研究表明,限时进食,即将一天内进食时间限制在某一特定时间窗(例如8小时),有助于减重。8月8日,JAMA内科学子刊发表的一项随机临床研究提示,在每天限制热量的基础上,尽早限时进食(earlytime-restrictedeating),即每天在早7点至下午3点之间的8小时内进食(晚上不吃),与每天进食时间窗≥12小时相比,可更有效地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