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杨艳敏等总结ST段抬高心肌炎的患者特征:核磁可见斑片状延迟强化,及时诊治者预后良好
临床上常见一类病人,就是心电图ST段抬高,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有些患者最终诊断为心肌炎。这类病人可称为类似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样的心肌炎。
近日,阜外医院杨艳敏教授、吴双等在Medicine杂志上总结了18例入院初步诊断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但经冠脉影像学检查除外冠心病,最终诊断为急性心肌炎的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17名为男性。
其中,17例人有存在类流感前驱症状,心脏磁共振检查显示,13例患者存在心外膜下延迟强化,并呈多发散在分布,这与冠心病表现不同。

图 两例患者的心脏核磁共振结果,可见斑片状的延迟强化
所有人存在炎症标志物的升高,尤其是高敏C反应蛋白,18人的平均值达到了10.2 mg/dL。
3人呈暴发性心肌炎经过,入院时射血分数不到45%,但接受了更加积极的治疗。患者的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改善。

图 患者出院时的射血分数有明显改善
18例患者中仅2例使用了激素治疗。
出院时全部患者的心功能较入院时显著改善。在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内,没有发生心功能不全、心脏移植或死亡。
作者称,这类患者的主要特点是年轻,危险因素较少,临床上有感染过程,化验室可见炎性指标明显升高,总体而言,预后良好。
来源:Wu S, Yang YM, Zhu J,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tis mimicking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alysis of a case series. Medicine. 2017; 96:e686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图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6》
0001
相关推荐
运动是良药!欧洲心脏杂志刊发5项运动研究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推出数篇运动与心血管病的研究。运动达标能降低房颤患者30%脑卒中风险很多房颤患者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有房颤能不能运动?挪威一项名为“HUNT3”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遵循运动指南运动的房颤患者要比不运动的患者降低了45%的全因死亡风险和46%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其中还降低了22%的心血管病,和30%的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图1不同运动水平房颤患者生存率比较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5:57:18
0000分期介入治疗,时间不重要!瑞士单中心研究
对于有多支冠脉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完全血运重建可降低未来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然而,非靶血管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最佳时机仍存在争议。宣武医院学者: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成功率相似,但机器复苏更省人力
“立即压、使劲压、不断压”,但是在心肺复苏急救中这样按要求进行胸外按压多会疲劳,那么应用心肺复苏机是否比徒手心肺复苏效果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王涛等进行的研究显示,二者复苏成功率相似,同样有效,但心肺复苏机更省人力,值得推广。阜外医院1332例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诊治经验!赵世华等欧洲心脏杂志子刊刊发研究
近期,阜外医院赵世华等对1332例经心脏磁共振能证实的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分析发现,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合并心尖室壁瘤的比例占2.3%,且这些患者预后差。该文章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杂志子刊上。此外,研究者发现,超声心动图常漏诊左室心尖室壁瘤,漏诊率为64.5%。而心脏磁共振能可靠地检测到。阜外医院乔树宾研究称,这个指标评估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效果更好
阜外医院乔树宾、刘蓉等进行的研究发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受心房大小及心室肥厚程度影响,且接受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变化有一定规律,远期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