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介入治疗(时间不重要,瑞士单中心研究)
对于有多支冠脉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完全血运重建可降低未来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然而,非靶血管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最佳时机仍存在争议。
11月24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瑞士单中心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靶血管PCI后,如计划出院后进行非靶血管分期PCI,不论在首次行PCI后4周内还是4周后对非靶血管进行干预,1年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梗、紧急提前非靶血管PCI)发生率相似。
另外,在晚期分期PCI组中,2.5%的患者在第29~60天接受紧急提前非靶血管PCI。晚期分期PCI组如要避免1例紧急提前非靶血管PCI,需要有40例患者改在行靶血管PCI后4周内干预非靶血管。
不过,研究者指出,在该研究中,在接受分期PCI的患者中仅11.3%是在8周后进行的,因此关于晚期分期PCI的结果可能不太准确,应慎重解读。
在早期组,紧急提前非靶血管PCI的主要原因为不稳定性心绞痛(53.8%)和心梗复发(30.8%)。在晚期组,紧急提前非靶血管PCI的最主要原因也是不稳定性心绞痛(54%),其次是充血性心衰(20.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该研究纳入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2009年至2017年计划行分期PCI的所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排除心原性休克、住院期间行分期PCI、行分期心外科手术、行多次分期PCI的患者。
在该研究的865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1764例计划行分期血运重建,1432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在首次PCI后4周内(早期)和≥4周(晚期)行非靶病变PCI的患者分别有333例(23.3%)和1099例(76.7%)。
1年时,早期组和晚期组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8%和10.8%(HR=0.72,P=0.129),主要终点的各个组分事件以及次要终点(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梗、靶血管心梗、非靶血管心梗、任何血运重建、紧急提前非靶血管PCI、靶病变血运重建、确定的支架血栓形成、中风)的发生率均相似。
这说明,对于有多支冠脉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如果术者判断可在出院后分期进行非靶病变PCI,早期和晚期干预都是安全、有效的。
来源:Effect of Timing of Stag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Am Heart Assoc, 24 Nov 2021
各种心衰,使用SGLT2i都有获益!Circulation研究证实其用于急性心衰有效
有些急性心衰患者,在使用袢利尿剂后,有肾功能恶化的现象。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促进尿糖和钠的排泄,但在急性心衰时有价值吗?近期,Circulation上发表EMPAG-HF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心衰患者,在标准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格列净可增加尿量,且不影响肾功能。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5:21:490000青少年糖尿病,要早防微血管并发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几乎每10年就翻一番。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中国5~17岁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率为0.19%。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称,在青少年发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在30岁前已出现微血管并发症。本研究有六成人出现了至少1种微血管并发症。28.4%发生≥2种微血管并发症。杨进刚阜外2023-09-18 17:11:420001血压超130/80,血管已变硬!瑞金医院宁光团队研究
2017年发布的美国高血压指南建议,血压≥130/80即诊断为高血压,130-139/80-89为1级高血压。近日,上海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团队进行的研究发现,血压在130-139/80-89,即1级高血压就显著增加动脉硬化进展风险。研究显示,在考虑心血管风险因素后,与血压正常(<120/80)人群相比,血压在130-139/80-89者增加148%的动脉硬化进展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15 08:21:220000每日吃盐7.0~8.75克,脑卒中风险最低!INTERSTROKE研究
健康饮食多提倡低钠饮食,但或许过犹不及。近日发表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钠的摄入量与脑卒中呈J型关系,每日摄入钠2.8~3.5g风险最低;而且相较于脑梗死,高钠饮食对脑出血影响更大。2.8~3.5g钠,相当于7.0~8.75g食盐。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建议,每天食盐应小于5g。这项研究用24小时钠、钾排泄量,作为钠、钾摄入的替代评估指标。杨进刚阜外2023-09-11 13:45:520000北医三院郭丽君等研究称,用微循环阻力指数评估,17%冠心病有微血管病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丽君、刘兴邦等进行的研究显示,近17%的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存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反映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其中,空腹血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应用他汀类药物及服用钙拮抗剂可能是影响微循环阻力指数的独立相关因素。这项研究以微循环阻力指数≥25U定义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结果显示,在测量的116支冠状动脉靶血管中,16.8%患者微循环阻力指数≥2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