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冠脉斑块负荷大不同(全球多中心研究)
在绝经前女士(年龄<55岁)和同年龄的男士中,冠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评分对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相同的预测价值。
结果显示,女士开始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位冠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评分>0分)的年龄比男士大12岁(64~68岁 vs. 52~56岁)。
根据中国心血管影像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医疗质量报告,2017年,中国估计共有1.8万台冠脉CT机,全国冠脉CT检查例数为461万例。
另外,该研究结果可能会对评估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的风险评分有影响。作者认为,应将年龄和性别加入到这些风险评分模型中。
校正年龄和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当前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分析显示,冠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评分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和心梗)独立相关。
作者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是决定临床治疗尤其降脂药物治疗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该研究结果可能会影响临床治疗。
[1]Sex and age-specific interaction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onset and prognosis from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 11 May 2023
总体上,女士的总体冠脉斑块负荷较低,非阻塞性冠脉疾病比例较高。
来源:
该研究采用莱顿CCTA评分来评估冠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该评分包括每个冠脉节段的以下信息:斑块存在(是/否)、成分(钙化、非钙化或混合)、位置和狭窄严重程度,最终分值为0~42分。评分0~5分为低负荷,6~20分为中等负荷,>20分为高负荷。
男士和女士中开始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年龄
但与同年龄的男士相比,在绝经后女士(年龄≥55岁)中,冠脉钙化评分的预测价值更高。
冠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评分6~20分、>20分的绝经后女士,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21倍和5.11倍。相应地,同年龄的男士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仅增加57%和1.25倍。
5月11日,欧洲心脏杂志心血管影像子刊发表的一项全球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发现,女士出现冠脉粥样硬化的时间比男士约晚12年,但在同等冠脉斑块负荷的情况下,绝经后女士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同年龄的男士。
在冠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最高(评分>20分)的情况下,女士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高于男士。
不同冠脉斑块负荷的男士和女士中心梗和死亡复合事件的发生风险比较
作者认为,这可能一方面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的减少会促进斑块进展;另一方面是因为女士冠脉内径更小,在与男士斑块负荷相同的情况下,斑块对女士冠脉血流的影响更大。此外,女士的侧支血流量较少,冠脉血流储备较低,血管硬化更明显。
该研究为一项大规模的全球多中心冠脉CT注册登记研究,覆盖北美、欧洲和亚洲的6个国家,共纳入24 950人,其中女士占46.8%,平均年龄为58.5岁,男士占53.2%,平均年龄55.6岁,平均随访3.7年。
冠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评分6~20分、>20分的女士,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29倍和5.71倍,而相应的男士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仅增加64%和1.38倍。
该研究说明,女士可能需要更高加量的他汀类药物或加用另一种降脂药物。当然,该结果尚需更多的研究来验证。
心房肌病的早期干预:预防心衰和房颤新概念!ESC心衰协会共识
心房结构和功能异常,也称为心房肌病(atrialmyopathy)或心房疾病(atrialdisease),常见于心衰患者。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衰协会发表共识文件,提出了“心房疾病和心衰的共同土壤假说”,认为心房肌病可能与心衰、房颤、中风拥有“共同的土壤”,也是心衰的表现之一。也就是说,如果临床医生能早期诊断并干预亚临床心房疾病,那么就能预防房颤和心衰。杨进刚阜外2023-09-22 20:50:260000JACC子刊研究称:部分心梗患者急诊介入后不需进监护室
发表在JACC子刊的一项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称,稳定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6%发生并发症,但多于80%的患者却入住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接受治疗。常运动、做家务、见亲朋,可预防痴呆!华西学者研究
7月2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多参加一些可刺激身体和精神的活动,例如剧烈运动、坚持做家务、每天见朋友和家人,有助于预防各种类型的痴呆。多因素分析显示,多种与身体和精神相关的活动项目,与痴呆发生风险有显著关联。我国急性胸痛患者使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者不足1/3
急性胸痛是急诊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表现各异而且病死率高,而呼叫紧急救治系统,可尽早接受院前治疗措施、减少延误,降低病死率。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医师进行的研究发现,尽管急性胸痛凶险,但使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患者却不足1/3。PM2.5无下限!哈佛大学研究:≤25 μg/m3也有风险
哈佛大学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研究称,短期暴露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中,即使低于世卫组织现行标准(≤25μg/m3),也与住院风险增加有关。研究再次证实了短期接触PM2.5导致的入院风险增加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帕金森氏病、糖尿病、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栓塞之间存在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