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组学技术助力冠脉CT判断左心耳血栓(解放军总医院研究)
同时,本研究发现影像组学特征 original_shape_Flatness 在重要性排序中排名最前,该特征代表了左心房原始形态的平坦度,其取值与结构平坦程度成反比,其可能与血栓高危人群的左心耳结构的平坦程度更低、更容易引起血液动力学紊乱、致使内皮损伤形成血栓有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部分学者已利用影像组学技术开展了血栓预测方面的研究,初步发现定量影像组学特征对左心耳血栓识别效能提升具有增益价值。
分别测量左心耳感兴趣区(ROI)内最低 CT 密度值(LAAmin)与同一轴面的升主动脉根部 ROI 内最低 CT 密度值(AAmin),并计算二者比值(LAAmin/AAmin)。自动提取左心耳 ROI 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利用 RMS包构建影像组学评分。
此外,小波特征在特征重要性排序中相对靠前,该类特征代表了心耳纹理的平滑程度和异质性,较高的小波特征值与更为粗糙和异质性更强的组织结构相关。
本研究利用影像组学技术构建模型,并采用最为完善和规范的多维度模型评估方法评价了组学模型是否可以提升传统预测指标的预测能力,不仅比较了模型的区分度,更评估了模型的临床净获益,填补了非瓣膜性房颤方面的研究空白,为进一步建立一站式血栓评价系统提供了方法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本研究发现,充分结合了临床参数、CT 参数和影像组学评分的复合模型拥有更好的左心耳血栓识别效能和校准度,且用于指导临床决策具有更好的获益,这可能与先进的影像组学技术可以充分分析左心耳血栓像素间复杂交互作用、更加全面地反映左心耳血栓的内部结构特征有关。
研究纳入接受CCTA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 364 例,以 TEE 诊断左心耳血栓为金标准分为血栓组(n=33)和非血栓组(n=331)。
研究发现,左心耳高血栓风险与更长的房颤持续时间相关,同时相较于非血栓组患者,血栓组患者的左心耳开口直径更大,左心耳长径更长,LAAmin/AAmin 比值更低。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学者发表研究也发现,影像组学技术可以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诊断效能。
阜外研究柳志红研究称:对于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阜外医院柳志红、高柳等研究提示,对于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应该注意筛查有无呼吸疾病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本研究中,缺氧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NT-proBNP和6分钟步行距离均低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缺氧很可能是导致该类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不良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缺氧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大部分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JACC综述阐述噪音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机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是主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噪音真的“闹心”,噪音尤其交通噪音已被认为是心血管病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近期,发表在JACC上的一篇文章阐述了噪音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的机制。研究人员发现,噪音可导致身体发生应激反应,即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激素水平升高,最终导致血管受损。研究者指出,交通噪音导致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风险增加,与其导致氧化应激、血管功能受损、自主神经失调、代谢异常等有关。杨进刚阜外2023-08-14 13:51:08
0000我国20%稳定性冠心病介入不适宜!阜外医院郑哲等多中心研究:血运重建过度和不足并存
近年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对于没有大面积缺血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包括冠脉支架在内的血运重建治疗,仅能缓解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症状,而临床获益不明确,且可能出现手术并发症,增加医疗花费。阜外医院郑哲教授牵头进行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则表明,对于我国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存在过度应用和应用不足两方面。一方面,约20%的冠脉介入治疗不适宜,另一方面16.0%需要血运重建的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30:50
0000炎症与血小板反应性有关!ESC 2021袁晋青/赵雪燕团队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炎症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炎症成为“后他汀时代”的冠心病治疗靶点。同时许多研究显示炎症指标水平升高与介入患者预后不良相关。袁晋青/赵雪燕教授团队的黎嘉雯硕士在今年的ESC2021上报告,在真实世界大样本人群中,服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hs-CRP是血小板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杨进刚阜外2023-09-19 09:12:04
0000国内首例达比加群酯逆转剂应用报告:射频消融术中心包积液,心脏破裂手术修补术中成功止血
一例63岁男性患者因“心悸半年余”入院,查动态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心房颤动。择期行“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术前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110mgBid共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