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综述阐述噪音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机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是主因)
来源:Thomas Münzel, et al. Environmental Noise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J Am Coll Cardiol, 2018, 71: 688-697.
研究者指出,交通噪音导致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风险增加,与其导致氧化应激、血管功能受损、自主神经失调、代谢异常等有关。
研究者认为,加强交通控制和管理、生产低噪音轮胎、空中交通管制等,可能有助于减少环境噪音对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另外,还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来减少噪音。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噪音真的“闹心”,噪音尤其交通噪音已被认为是心血管病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
近期,发表在JACC上的一篇文章阐述了噪音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的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噪音可导致身体发生应激反应,即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激素水平升高,最终导致血管受损。

0000
相关推荐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如何应对?AHA前主席述评文章:战线前移,健康生活方式 防控“三高”是良方
近期,JAMA心脏病学子刊发表的中国4C研究最新结果表明,糖尿病病人或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只要达到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中的至少5个,其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与正常人相似。JAMA子刊中国11万人研究:保持七大指标,血糖升高者预防心血管病不是梦女性脑梗患者病情更重!天坛医院84万脑梗患者研究
天坛医院谷鸿秋、王拥军等对中国近84万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析发现,女性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男性,致使女性中风发病时更严重,在出院时伴残疾的比例较高。与男性相比,女性比男性年龄大四岁(68.6岁vs.64.7岁)。研究还发现,女性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及房颤的患病率分别为67.7%、24.7%和7.1%,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62.4%、19.5%、4.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肖瑞平:期待中国从“医药大国”变成“医药强国”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副主编、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肖瑞平教授以从NEJM的视角,介绍了心脏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未来的心血管研究发展方向、中国心血管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7:27:22
0000JACC文章综述心律失常性心肌病:频发室早和心肌病如何判断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
近期,JACC杂志刊登了关于心律失常诱发的心肌病(AiCM)的最新综述文章。文章指出,心律失常常与心力衰竭共存。而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室性早搏可引发可逆性的扩张型心肌病,称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但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尽某些心律失常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诱发的心肌病。目前的挑战在于如何确定心律失常是否完全或部分导致心力衰竭。建议使用电子血压计,仅推荐四类药物!美国基层高血压指南
9月1日,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和国防部联合发布了一份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这份指南就高血压管理的重要问题,提出了28条建议。指南强调,识别、诊断、教育和有效管理是降低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发病率的重要环节。指南推荐定期筛查成年人高血压。建议采用电子血压计在诊室进行血压测量。如果没有条件,可用经过校验的水银计测量血压。第一次测量后,应安静休息5分钟,然后进行3次至少间隔30秒的测量,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