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流行如何应对?AHA前主席述评文章:战线前移,健康生活方式 防控“三高”是良方
近期,JAMA心脏病学子刊发表的中国4C研究最新结果表明,糖尿病病人或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只要达到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中的至少5个,其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与正常人相似。
JAMA子刊中国11万人研究:保持七大指标,血糖升高者预防心血管病不是梦
美国心脏协会(AHA)前任主席 Sidney C. Smith教授在JAMA心脏病学子刊发表述评称,关注心血管健康,战线前移,有可能对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日益加重的负担产生重大影响。
他认为,该研究证明,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对和预防三高(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血糖),是应对良方。
述评指出,1991-2011年的二十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日益流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比如,因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人数在过去20年中翻了一番多。中风是中国人的主要死因,几乎占全世界中风总死亡率的三分之一。
究其原因,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生活方式西方化,导致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
比如,1991年至2011年间,成年男性的身体活动下降了31%,成年女性下降了42%。
加工食品及其相关的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消费量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
据估计,中国每年吸烟者总数超过3亿人,估计有5.56亿人受二手烟之苦。
2002年,23%国人超重,7%肥胖;到2012年,相应的数字分别增加到30%和12%。
而高血压,则是与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相关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此外,烟草使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血糖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风险。
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即“生命简单七法则”,是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倡导一项主要策略,重点关注7种健康行为和定义心血管健康因素:不吸烟、健康体重、健康饮食、规律身体活动和理想的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Smith 教授指出,达到“生命简单七法则”被设定为2020年在美国的目标。
到2020年,将所有美国人的心血管健康提高20%,同时将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死亡率降低20%,这一既定目标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是美国心脏协会项目的主要重点。
美国心脏协会联合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血管预防与康复协会以及美国预防医学院最近发表了一份联合政策声明,提出综合行动战略以促进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策略。
有研究显示,全球高血压患病率的降低,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其次是减少男性吸烟量和女性肥胖。
2016年,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导致了1520万人死亡。联合国会员国在世界卫生大会上承诺到2025年将心血管死亡率降低25%。
但是,如果不积极努力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到2025年,25%的全球目标可能无法实现。
来源: Sidney C.Smith Jr. Improving Glob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Lessons From Healthy Lifestyles in China. JAMA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July 31, 201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王辰等Lancet发文称,中国慢阻肺患者近1亿,比肩糖尿病
4月9日,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等进行的中国肺部健康研究在Lancet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我国≥20岁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病率为8.6%,依此估算我国有近1亿慢阻肺患者。但却仅有12%慢阻肺患者之前做过肺功能检查,仅有2.6%的男性和1.8%的女性知道自己罹患慢阻肺。杨进刚阜外2023-08-15 15:56:19
0000有高血压者睡觉别超8小时!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分析:超8小时增中风危险
杨进刚阜外2023-08-31 10:05:42
0000中国肥胖地图公布:北方人“胖”出有因
近日,“中国肥胖指数”阶段研究结果公布,北方有35%的人肥胖,而南方为27%。中国南北肥胖地图而近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公布的结果则证实,相对于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南方的饮食习惯较好,而偏好西方饮食者更容易把人吹胖(图1)。图1中国30~79岁人群不同饮食模式下,年龄和性别校正后的平均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杨进刚阜外2023-07-28 08:12:00
0001介入治疗心绞痛合并晚期肾病者得不偿失!新英格兰医学杂志ISCEMIA亚组研究
评估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效果的临床试验常规排除了晚期慢性肾病患者。那么对于这类肾功能差但是又有心绞痛的患者,是介入还是保守治疗?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专门针对这类患者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相比于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并不能带来获益。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7:06:47
0000练肌肉要从娃娃抓起!美研究发现,握力弱的青少年未来健康状况较差
近期,美国贝勒大学PaulM.Gordon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握力或可用来预测青少年的心脏代谢风险,握力较弱者未来健康状况较差。研究者表示,以往我们认为,对于儿童,父母只要平衡饮食和鼓励他们多运动就行了,但该研究显示,肌力锻炼同样重要。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孩子平常运动较多,并不意味着握力也大。校正孩子的身体锻炼量后,该研究显示,握力与健康风险仍存有明显的独立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