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抗血小板也有效,河北学者Meta分析)
研究者搜集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2年1月至2021年11月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接受短期口服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及以器械相关血栓、脑卒中、大出血为研究终点的研究。
分析共纳入15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项,观察性研究14项(包括10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和4项回顾性研究 );共纳入5 500例患者,其中3 215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 285例接受口服抗凝治疗。
来源:
研究显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的出血风险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关,围术期如果由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改为单联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会明显降低。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程可能是高出血风险患者降低出血风险的一种策略。

对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患者,目前仍不能确定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最佳抗栓治疗方案以及疗程。尽管指南推荐进行短期口服抗凝治疗,然而许多患者由于有抗凝禁忌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
这表明,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房颤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但仍然存在出血风险。
分析显示,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在降低出血风险方面并无明显优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口服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也相似。
鉴于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大多数患者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因此,封堵术后的抗栓治疗方案在预防器械相关血栓的同时,应尽可能降低出血风险。
结果显示,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抗血小板治疗和口服抗凝治疗在器械相关血栓(OR=1.34,P=0.14)、脑卒中(OR=1.27,P=0.36)、大出血(OR=1.26,P=0.15)发生风险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作者指出,综合目前的证据来看,对于有严格口服抗凝禁忌证的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预防器械相关血栓和脑卒中是有效的。
排除接受单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口服抗凝治疗在上述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方面也相似。
近期,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谢瑞芹等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提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口服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在器械相关血栓、脑卒中、大出血发生风险方面均相似。
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病和代谢疾病的基石!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发布
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37:25
0000不同民族心血管危险因素大比拼:蒙古族人最胖,彝族血脂最高
“56个民族,56朵花”,我国汉族人群心血管病流行病学数据较多,其他“花朵”状况如何?中国人群生理常数与健康状况调查(CPCHC)研究对南北方多民族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了摸底,发现各民族状况较为严峻,其中回族、蒙古族更为“抢眼”。杨进刚阜外2023-07-31 09:06:56
0000抹黑他汀类视频疯转,Nature子刊文章为他汀“辟谣”
近年来,网络上总流传着一个抹黑他汀类药物的视频,尤其在患者群中疯转,称“他汀对预防心肌梗死没有用处,还会伤肝、伤肾、伤肌肉,加快衰老,是诱发心力衰竭的毒药”,称其不良反应是有史以来的最大的医疗惨剧。近期,Nature子刊一篇文章对他汀辟谣,指出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获益远远超过风险。文章指出,有力的证据表明,他汀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10 12:15:30
0000加拿大学者称,怀孕时天气炎热得妊娠糖尿病风险高
夏天怀孕和冬天怀孕有什么区别?近期一项来自加拿大的研究在分析了近40万女性55万余次产子给出了一个答案:妊娠糖尿病更喜欢夏天怀孕的女士,就因为气温高。研究显示,那些糖尿病筛查前30天在平均气温零下10℃者,妊娠糖尿病患病率为4.6%,而在平均气温24℃以上者患病率上升到7.7%。这意味着,每上升10℃,得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就增加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