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心血管危险因素大比拼(蒙古族人最胖,彝族血脂最高)
其中,高血压患病率回族最高达36.8%,糖尿病患病率朝鲜族为首达4.9%,彝族在血脂异常患病率领头为61.3%,蒙古族人体重“最重”超重率达44.7%,苗族人最爱烟枪吸烟率达31.3%(图1)。
“56个民族,56朵花”,我国汉族人群心血管病流行病学数据较多,其他“花朵”状况如何?中国人群生理常数与健康状况调查(CPCHC)研究对南北方多民族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了摸底,发现各民族状况较为严峻,其中回族、蒙古族更为“抢眼”。
研究中共包括14744位汉族人,2049位彝族人,1909位回族人,1223位蒙古族人,898位朝鲜族人,775位藏族人,658位土家族人,412位苗族人,余者342人为其他少数民族人。
另外,不同民族男士和女士也有区别,比如苗族男士和土家族女士糖尿病罹患率最高,分别为6.9%和5%;而苗族男士和彝族女士则最喜吸烟,吸烟率分别为58.4%和9.4%。
该研究于2007-2011年共纳入中国南北方6省(自治区)18岁以上成人23010位,其中男性10801位,女性12209位;平均年龄为43岁,1/3人群在18~34岁。
教育背景对健康的影响也很重要。良好的教育背景通常也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不过研究发现,在接受较好教育人群中,女士们对健康比较重视,心血管危险流行因素较低,而男士则比较放任自己,糖尿病、血脂异常、胖胖的还是比例较高。


其中,彝族人合并≥1个危险因素者比例最高达78.4%,合并≥2个以及≥3个危险因素者则以蒙古族和回族比例最高,分别为45.5%和23.1%(图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此外,研究者发现,整体来看男性、北方人、乡村是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的“重灾区”。男性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女性更为流行,且男女都随年龄患病率升高,不过在65岁以后有所下降,估计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所致。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图1 不同民族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吸烟的比例
研究者认为,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存在显著差异,或与各民族特殊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有关。
这项研究共纳入包括汉族在内8个以上民族2.3万余人,整体来看,高血压患病率为24.3%、糖尿病患病率为4.3%,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9.3%,超重为32%,吸烟率为21.7%。
来源:Wu J, Cheng X, Qiu L, et al. Prevalence and Clustering of Majo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China: A Recent Cross-Sectional Survey. Medicine (Baltimore), 2016, 95(10):e2712.
心血管危险因素多有叠加作用,而研究发现,校正年龄后的整体人群伴有≥1个,≥2个以及≥3个危险因素者分别占70.3%,40.3%和16.7%。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图2 不同民族人群所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个数
内科学年鉴文章称,SPRINT研究中强化降压所致肾损伤是误诊
根据10月23日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在线版上的一项研究,在接受强化血压控制的患者中,肌酐水平升高可能是肾脏血流量降低的伪影,而不是真正的肾脏损害。研究者分析了SPRINT研究中发生CKD的162例患者,其中包括128例接受强化降压的患者,34例接受标准降压治疗的患者,并与162例在试验期间没有出现肾脏问题的患者作为对照。无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也是“风向标”!广东省医研究
8月23日,广东省人民医院陈世群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对于没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越高,远期死亡风险也越高。研究发现,既往无已知糖尿病史的冠心病患者中,72.1%的人HbA1c水平异常升高,其中13%诊为糖尿病,59%诊为糖尿病前期。研究发现,新确诊的糖尿病增加23%的死亡风险,新发现的糖尿病前期增加17%的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0:08
0000体重正常但“肥胖”的糖友,最危险!浙江省医研究
浙江省人民医院学者研究发现,与体重指数(BMI)定义的超重或肥胖(有或没有内脏肥胖)患者相比,体重正常的胖子(内脏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研究采用BMI评估体重,18.5~24kg/m2为体重正常;24~28kg/m2为超重,≥28kg/m2为肥胖。内脏脂肪面积(VFA)≥100cm2定义为内脏肥胖。噩梦提示要心脏病发作?美杜克大学研究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近日一项美国杜克大学学者的研究显示,一周噩梦≥2次会明显增加高血压、心梗或其他心脏病风险。研究显示,在考虑了年龄、种族、性别后,噩梦频繁会增加51%的高血压风险,50%的心脏病风险,132%的心梗风险。在进一步考虑吸烟、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后,频繁做噩梦还是会增加43%的高血压风险,43%的心脏病风险。近期犯懒,会房颤?欧洲心脏杂志研究
既往研究提示,适度运动可预防房颤,尤其是老年人。9月2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丹麦研究表明,有房颤和中风危险因素的人,最近一周内平均每天的运动量如果减少1小时,那么第二天房颤发生风险就会增加24%,对于平时总运动量偏少的人来说,风险尤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