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主动脉支架更加个体化?华信医院3D打印动物实验研究
随着老龄化进程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居高不下,主动脉病变“水涨船高”,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也广泛应用,但是临床上使用的支架普遍对血管的几何顺应性较差,进而导致部分病例存在内漏或支架源性新发破口等并发症。
那么,应用3D打印来个个体化主动脉覆膜支架结合改良输送系统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可行否?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峰、黄树杰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研究者将6只实验用猪随机等分为个性化支架组和标准化支架组,获取主动脉 CT 血管造影图像并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及标准化直筒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同时制作相匹配的输送系统并完成支架腔内精准置入。
术后 1 个月造影显示,个性化支架组均无移位及内漏,标准化支架组1只实验猪发生不可纠正的I型内漏。

为明确个性化支架对靶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是否产生影响,研究者还对置入术后降主动脉以及覆膜支架内各部位进行了动态血压测量,结果显示,两组实验猪支架术后主动脉各位置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表明个性化支架能较好贴覆主动脉管壁,而未造成主动脉缩窄或扭折。
此外,病理结果未见两组实验猪血管内膜损伤。
研究者介绍,该研究通过 3D 打印及可控沉积技术设计制作个性化支架,3D 打印的优势在于覆膜与支架的一体化塑形和融合,并获得了对弯曲血管几何的顺应特性;可控沉积技术可辅助控制 3D 打印喷头的方向及打印厚度,以更高效和精确的制作个性化支架模型。
研究者还在现有捆绑式支架释放系统上进行改良,于支架顶端固定可显影限位环,结合大弯侧限位释放导丝,确保覆膜支架于冠状面、矢状面均契合降主动脉几何结构。
实验结果显示该定位技术可行并且安全,实现了个性化支架的弯曲方向与降主动脉方向一致。
不过研究者也指出,还有待今后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来进一步明确安全有效性。
来源:黄树杰,龙安妮,王迁,等. 基于3D 打印技术的个性化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390-39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阜外医院姚焰等报告,超声引导处理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成功率高
心脏介入手术越来越多,但股动脉穿刺相关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也愈发常见,但外科手术已渐成昨日黄花,无创人工压迫累坏医生还成功率不高,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虽成功率高却可能引起动脉血栓栓塞等,怎么处理更好?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陈刚等对该院7年病例总结分析发现,对这类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血肿加人工压迫的方法治疗效果良好,成功率为96.3%,且无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6:31:32
0000戴口罩防雾霾就安全?别忘了你的皮肤也会呼吸
京城里买的最火的是什么?答案多半是口罩。好似那薄薄一层就隔离了雾霾,但是别忘了我们的皮肤也会呼吸。近日一项表明,一些特定的污染物,如一种叫邻苯二甲酸盐的,就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入体。而且通过这种吸收方式甚至不亚于经肺吸入。“我们就是这些化学物质的大海绵。”研究者说。邻苯二甲酸盐是一种可增加塑料柔韧度的增塑剂,有研究表明,人体若长期暴露在这种增塑剂中,会引起哮喘甚至癌症的发生。美研究称,2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就能增加免疫力
运动有益于健康,即便短时间运动也有益处,这已经毋庸置疑。近期,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揭示,仅2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就能激发免疫系统,促使细胞产生抗炎反应。研究人员发现,进行20分钟左右的平板运动后,人体内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免疫细胞数量会减少5%,而TNF是局部和全身炎症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47名健康受试者参与了这一研究,在平板运动前和运动结束即刻进行抽血检查。我国学者研究称,65%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漏诊,绝大多数可通过餐后血糖检测筛出
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如影随形,然而很多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合并糖尿病。一项在我国成都和重庆开展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在40-79岁的高血压患者中,近1/3(32%)合并糖尿病,但此前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病率只有11.2%,意味着在这个高血压患者群中大约有1/5(20.8%)漏诊了糖尿病,漏诊率高达65.1%。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3:11:56
0000阜外张澍团队发现:北京心原性猝死53%发生在家中,12%在去医院路上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林峰和张澍等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北京死亡的人群中,有10%左右的人为心原性猝死。有53%的猝死发生在家中,12%的人猝死在去医院的途中。这个研究和之前安贞医院赵冬等进行的一项研究结论一致:2/3的急性冠心病死亡发生在院外。“猝死抢救的关键在于现场抢救,目前亟需加强猝死急救知识和复苏急救技能的普及。”研究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