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无复流(自制穿孔球囊给药堪比微导管,徐州医大附院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的发生率为20%,主要发生在灌注后的前2 h内,是急诊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失败原因之一。目前改善冠脉无复流方法有多种,与价格贵、操作复杂的微血管给药相比,简单经济的新型穿孔球囊技术冠脉内给药效果如何?近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承宗等进行的研究表明,新型穿孔球囊技术冠脉内给药改善心梗患者介入术中无复流效果不错,其 6 个月随访结果不劣于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给药方法。这项研究共纳入70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其中发生术中无复流且给药后恢复血流、成功手术者81例。这81例改善冠脉无复流的患者,平均75.5岁,男性占86.4%,46例经微导管给药,35例采取穿孔球囊给药。这两组患者注射药物、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及低血压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过研究者发现,与经微导管给药的患者相比,穿孔球囊给药的患者恢复 TIMI 血流 3 级的时间较短,支架外的手术费用较低,微循环梗阻的发生比例和微循环梗阻占心肌质量的百分比均降低。就随访6个月结果来看,共有13例(16%)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其中与经微导管与穿孔球囊给药的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心原性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非计划血运重建率、心力衰竭再入院率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者表示,穿孔球囊技术介导冠脉远端给药这种方式,制作简单,不受技术条件和设备限制,经济成本低廉。并且,同一途径可多次通过进行药物灌注而不丢失原来的导线通路,给药节段更广,可以随时回撤,更适合应用于手术紧急情况。不过,穿孔球囊技术尚有不足之处,例如既往支架置入可能导致穿孔球囊回撤困难。此外,目前尚未对该技术进行多中心的大样本量研究,指南也尚未推荐。该研究中,采取穿孔球囊给药的患者,术者使用 2.0 mm×15.0 mm 球囊,球囊用压力泵以10 atm体外充气,用针头对球囊膜进行 6~10 次穿刺,形成数个微孔,让生理盐水从穿孔的节段渗出,以清除所有可能的微气泡。将穿刺的球囊送至无复流动脉的远端,压力泵负压抽吸,直至看到血液充满压力泵头端的管腔,无气泡。通过穿孔球囊往冠状动脉远端注射硝普钠,具体根据 TIMI血流情况初次给予硝普钠 50~100 μg,观察药物输注后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以及 1 min 后复查血管造影,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无效者重复给药(每次 50~100 μg)。如果术中血压小于 90/60 mmHg,或基础血压下降大于 30 mmHg,则采用静脉泵给予多巴胺。
图 2 穿孔球囊技术处理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
图 1 穿孔球囊制备
美更新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适宜标准:单支病变低危且未接受药物治疗者,不推荐首选介入治疗
ACC/AATS/AHA/ASE/ASNC/SCAI/SCCT/STS等近日联合发布了更新版的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血运重建适宜性标准,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在考虑血运重建时提供更为实用的指导。但这份文件也指出,死搬照抄也是不合理的,某些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入评估,以优化临床决策,惠及患者。更新要点如下:复杂冠心病,该搭桥还是介入?阜外医院郑哲、窦克非等发布专家共识
近期,阜外医院郑哲、窦克非牵头发布了复杂冠心病血运重建策略内外科专家共识。共识指出,有些患者冠脉病变情况复杂,如冠脉多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或合并多种疾病,如何由多学科心脏团队共同制定最佳血运重建策略,仍存在决策灰区。证据较为明确的血运重建策略推荐共识推荐使用SYNTAX评分指导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合并或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运重建方式的选择。1、左主干病变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4:400000JAMA刊登武汉中南医院最早新冠肺炎数据:41%在医院被感染,医务人员占三成
2月7日,JAMA发表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彭志勇等在138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患者中进行的研究。该研究发现,估计41%的新冠肺炎患者为院内人传人所致。在138例患者中,有40名医务人员(29%),其中有31名(77.5%)在普通病房、7名(17.5%)在急诊科和2名(5%)在ICU工作。有17例(12.3%)是住院患者,包括7名外科患者、5名内科患者和5名肿瘤科患者。AHA发布科学声明【附原文】:体力活动是生命体征,医生应常规问两个问题
美国心脏协会(AHA)近日公布科学声明,建议医生在日常诊疗时常规评估体育锻炼情况,并督促增加体力活动。(点击可见原文)声明建议,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命体征加以记录,常规评价。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和血压四个指标。生命体征是指生命不可或缺,能够决定生存的指标。声明指出,除心血管病以外,体育锻炼还对40多种疾病有益,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抑郁症、阿尔茨海默氏病、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