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较国际数据小10岁,阜外医院十年近千例患者分析)
来源:于易通,任心爽,尹卫华,等.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随访.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1130-1137.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2.11.009
该研究显示,在2010~2019年阜外医院经CT确诊为B型主动脉夹层的933例患者中,72.1%就诊时处于急性期,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94.2%)。

不同疾病分期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方式均以腔内介入治疗为主。
研究者发现,81.7%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男士,平均年龄50.78岁,84.5%有高血压。
研究中患者就诊时的平均年龄为50.78岁,较既往国外报道的患者年龄小十余岁,其中国际急性主动脉夹层注册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0岁,日本研究中平均年龄为63.3岁。这可能与我国高血压患者管理欠完善有关。
2010~2019年十年期间,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高血压占比呈增加趋势,在2013年突破80%后维持在80%~95%之间。高血压在主动脉夹层形成中有着越来越主要的地位,防控高血压或成为预防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手段。

作者指出,本研究中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男性占81.7%,高于国际急性主动脉夹层注册(IRAD)研究报道数据(67.9%),但与国内其他研究数据相近(78.9%~83.0%);这与中国男性高血压患者占比较高有关,且中国男性吸烟比例高于国外患者,而吸烟也是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
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急性期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8% vs. 2.5%,P=0.003)。
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高血压、吸烟更常见,夹层累及范围更广。
根据 Stanford 大学的分型,主动脉夹层分为A、B两型。B型是指撕裂口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夹层。
近期,阜外医院吕滨、于易通等总结了2010~2019年该院933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CT显示,15.6%的患者主动脉弓部受累,54.3%假腔血栓化,27.1%肾灌注缺损,心包、胸腔积血及纵隔、腹腔血肿等主动脉破裂征象占比均<2.0%;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受累比例均<10.0%。男性患者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髂动脉受累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
2010~2019年十年期间,有高血压以及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呈增多趋势。
ACC年会三项大规模研究提示,冠脉支架术后双抗时间可缩短
对于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目前指南建议接受1年的双联抗血小板(以下简称双抗,阿司匹林一种P2Y12抑制剂,目前以氯吡格雷为主,还包括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治疗。然而,在近期召开的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接连公布的三项大规模研究(跨国多中心的GLASSY研究、韩国的SMART-CHOICE研究、日本的STOPDAPT-2研究)表明,这种治疗策略可能并不是最佳策略。图解2019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一):涵盖六类人群,推荐六步评估
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学术年会上,慢性冠脉综合征诊治指南公布。指南包括了以下几个人群:(1)疑似冠心病,伴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和/或胸闷;(2)新发心衰或左室功能不全,可能为冠心病;(3)ACS或冠脉血运重建后<1年,无症状或症状稳定;(4)初诊或血运重建后>1年;(5)怀疑血管痉挛或微血管病变导致的心绞痛;(6)筛查时发现的无症状冠心病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3:12:04
0000住院患者血压升高多为暂时性,无需强化降压!克利夫兰研究
临床上,很多没有心脏病的住院患者在出院期间出现高血压。近日,克利夫兰诊所学者在JAMA子刊发表研究称,这类内科住院患者的高血压应保守治疗,只要注意监测即可,大多数患者的血压会在几个小时内下降,强化降压治疗反而会损伤心脏。研究回顾了2017年克利夫兰诊所医疗保健系统内10家医院的22834名成年患者,平均年龄为66岁,均没有心血管疾病。相比支架,心脏康复更能改善慢性冠心病预后!?英国研究
药物治疗是治疗慢性冠脉综合征的基石,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质疑冠脉介入(支架)治疗对此类患者的益处。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强调,所有心脏病患者都是心脏康复适应证人群,其中就包括接受过冠脉搭桥、冠脉介入和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但阜外医院一项研究发现,不到四成出院患者,被推荐接受心脏康复。近日,欧洲预防心脏病杂志发表的一项英国研究显示,相比冠脉介入,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更能改善患者预后。白大衣高血压,也该治!?意大利学者29年追踪
以往认为,白大衣高血压,即在医生诊室测量时血压升高但在家中自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正常的现象,只是一种应激反应,属于良性高血压。有些指南认为,白大衣高血压如无靶器官损害,没有心血管风险或者心血管风险很低。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白大衣高血压也有心血管风险,也需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