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2019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一,涵盖六类人群,推荐六步评估)
指南指出,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排除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所有冠心病临床情况。

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学术年会上,慢性冠脉综合征诊治指南公布。
来源: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Eur, Heart J, 2019: 00, 1-71
如果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不佳,不改变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不充分或血运重建不成功,风险可能会增加。而合理二级预防和血运重建,可降低风险。
步骤3包括左室功能评估。此后,估计冠脉狭窄可能性(步骤4),并且在此基础上,选择检查以确诊冠心病(步骤5)。
指南推荐临床验前概率(PTP)进行诊断。主要包括胸痛性质(典型心绞痛、非典型心绞痛、非心绞痛性质的胸痛)、性别和年龄3个指标。



下图为心绞痛和疑似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初步诊断管理的一般方法。
而可能为严重冠脉狭窄和药物治疗无效,体力活动受限的典型心绞痛和运动试验提示高危,以及左室功能障碍者,建议进行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的可能性,红色提示可能为冠心病,绿色提示排除冠状动脉狭窄。(A)参考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B)参考标准是血流储备分数。
共包括六个步骤。第一步是评估症状和体征,确定可能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其他形式ACS的患者(步骤1)。
在没有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其他ACS的患者中,下一步是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生活质量(步骤2)。评估可能影响治疗决策的合并症,并考虑症状的其他可能原因。
对于疑似冠脉狭窄的有症状患者,患者检查可以从三种选择中选择:无创检查、冠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
对于冠脉狭窄可能性高,有可能进行血管重建,以及可能需要评价存活心肌的患者,应进行无创心肌缺血评估。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对于冠脉狭窄的可能性低,能获取高质量图像、有意愿了解冠脉情况和没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首选冠脉CT。
指南包括了以下几个人群:(1)疑似冠心病,伴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和/或胸闷;(2)新发心衰或左室功能不全,可能为冠心病;(3)ACS或冠脉血运重建后<1年,无症状或症状稳定;(4)初诊或血运重建后>1年;(5)怀疑血管痉挛或微血管病变导致的心绞痛;(6)筛查时发现的无症状冠心病患者。

所有这些情景都归类为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但未来心血管事件风险并不相同,而且风险还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一旦确认了冠脉狭窄,就会确定患者的事件风险(步骤6),因其可影响治疗决策。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程见下图:
NT-proBNP可预测肥厚心肌病患者猝死风险!阜外医院宋雷等Heart杂志研究
在临床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主要用来评估心衰患者预后和指导治疗。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NT-proBNP在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评估和治疗中也有重要作用。2019年,阜外医院宋雷、袁晋青等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NT-proBNP可用来对冠脉三支病变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指导治疗决策的制定。暴露于污染空气中1小时,即可诱发冠心病发作!Circulation中国129万人研究
既往多项研究证实,短期空气污染暴露与每日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和死亡有关。他汀可改善病变血流动力学!JAHA刊发上海六院学者研究
既往研究显示,使用他汀有助于稳定脆弱冠脉粥样斑块和延缓病变进展,那么病变处血流动力学有无变化?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对于轻重度冠脉狭窄冠脉病变,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潜在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主要体现在非钙化病变。这项研究应用的检查手段是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研究者同时认为,监测他汀类药物对不同类型斑块的治疗作用,CT-FFR或是好手段。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4:15:38
0000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病例:看手相识癌症!
很多人相信看手相,有说男左女右,还有看两手的。关于看手相,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期也刊登了一个看手相的病例。一名73岁的女士因手掌上有奇怪纹理就诊,还伴疼痛和瘙痒。她还持续咳嗽一年。4个体重减少5公斤。既往吸烟30年,每天至少一包。医生体检发现,她手掌柔软,指尖和掌心皮肤有明显褶皱。手掌的纹理与牛、猪或羊的胃壁的纹状外观相似,又被称为“牛肚样掌”。杨进刚阜外2023-08-30 14:42:11
0000安贞医院吕树铮等发现:介入后使用呼吸机可预防OSA患者再血管化
临床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常与很多疾病如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对患者的预后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