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心肌夹层(属于亚急性心脏破裂,北大国际医院研究)
心梗后心肌夹层较为少见,这类患者有何特点?
(1)心肌梗死部位新发一个或多个不规则无回声腔,内径可随心动周期变化;
目前,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的最佳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
进一步分析显示,保守治疗是心梗后心肌夹层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9.144)。
一般认为夹层局限于心尖且并无严重并发症,有自愈倾向,可保守治疗;而合并严重并发症、夹层位于右心室、夹层范围进行性增大、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6)随访可见夹层部分或完全吸收。
(5)心室与夹层之间通过破口有血流交通;
这项研究中,心梗后夹层患者的总死亡率约29.6%。
近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温朝阳、朱新艳等对2020 年 10 月以前中英文文献报道的 54 例心梗后心肌夹层患者进行了总结:
研究者介绍说,心脏破裂是心肌梗死后严重并发症,心肌夹层是亚急性心脏破裂的罕见表现形式,夹层好发于左心室壁,尤为前间壁。
心梗后心肌夹层临床罕见,超声心动图是首选诊断方法,手术治疗能降低死亡率。
(4)夹层在室间隔时可见螺旋形通道;
对于超声心动图不能确诊的患者可进一步行MRI 检查。
这54例患者,38例为男性,38例由超声心动图确诊。28例接受了手术治疗,26例保守治疗;16例死亡。
(2)腔隙可见心内膜飘动,但心外膜完整;
这些患者中,3 例存在室间隔穿孔、2 例有心包积液。
超声心动图是心肌夹层的首选和重要检查方法,Vargas-Barrón 等制订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满足以下 3 条及以上即可诊断心肌夹层:
死亡患者的左心室下后壁或右心室壁心肌梗死、心肌夹层伴有室间隔穿孔、心肌夹层位于左心室心尖以外部位、非手术治疗的比例均高于生存患者。
对比发现,手术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低于保守治疗(17.9% vs. 42.3%,P=0.049),室间隔穿孔发生率高于非手术治疗患者(53.6% vs. 26.9%,P=0.046)。
(3)心肌夹层周围由心肌包裹;
AHA科学建议:儿童禁止饮用甜味剂替代的甜饮料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科学建议称,低热量甜味饮料或是一种很好的替代品,有助于减少糖的摄入量,尤其是对于习惯喝甜饮料的人来讲,消除了直接戒断甜饮料而饮用水的不适应。但是对于儿童,仍禁止饮用这种饮料。美国糖尿病协会支持AHA这一科学建议。建议还指出,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食均衡,密切监测血糖,则可以通过将低热量的甜味剂饮料替代含糖饮料(SSBs)来预防过量的葡萄糖漂移。我国半数老人有骨关节炎,美研究称,每周快走1小时即可保持日常活动能力
《2015年中国骨关节炎防治认知白皮书》显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患有该病。我国骨关节炎的发病约占总人口的10%,约1亿人。近期,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每周仅1个小时的快走即可让这些患有骨关节炎的老年人保持日常活动能力,避免老年下肢关节炎所导致的活动障碍。Stroke:不吃早餐增加36%的脑出血风险
早餐,不仅仅可以果腹。来自日本8万余人追踪13年的研究显示,不吃早餐者,与每天都吃早餐者相比,脑出血风险要高36%。研究者还发现,每周吃早餐的次数与卒中风险,尤其是脑出血风险呈负相关,也就是不吃早餐的次数越多,脑出血风险越高。研究者认为,吃早餐或有益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泛血管医学,已从理论转向临床实践!欧洲心脏杂志葛均波院士文章
上海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泛血管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基于多学科整合的概念。经过多年的发展,泛血管医学已经从理论转向临床实践。目前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管理模式,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泛血管疾病是指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的一系列血管疾病,主要影响心脏、大脑、肾脏和四肢等重要器官。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3:32:01
0001加拿大警告替格瑞洛有心动过缓和房室阻滞风险
近期,加拿大卫生部经过系列评估指出,使用替格瑞洛和心动过缓(包括二度和三度房室阻滞)风险可能相关。就此,加拿大卫生部要求相关生产企业更新替格瑞洛的产品安全性信息,并将这些风险告知医务人员和患者。之前,美国替格瑞洛说明书安全性信息已经更新,纳入了包括房室阻滞在内的心动过缓风险。据悉,替格瑞洛于2011年在加拿大上市,2014~2019年间,加拿大开出约200万张替格瑞洛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