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血管医学,已从理论转向临床实践!欧洲心脏杂志葛均波院士文章

上海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泛血管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基于多学科整合的概念。经过多年的发展,泛血管医学已经从理论转向临床实践。目前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管理模式,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
泛血管疾病是指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的一系列血管疾病,主要影响心脏、大脑、肾脏和四肢等重要器官。
文章指出,由于学科的细分,以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中风和外周动脉疾病为代表的泛血管疾病被纳入不同的学科并分别管理。然而,不同的学科可能专注于局部病变,而忽略全身血管变化,导致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显著差异。
泛血管医学的概念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角度出发,并使用系统生物学和多维方法探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机制。
2019年葛均波院士牵头发表了《泛血管病防治科学声明》。
声明建议,应当改变当今以“以疾病为中心”和“以临床事件为中心”的防治模式,泛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理念。
泛血管医学不仅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微观机制,而且还探索与身体宏观环境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展,以及靶器官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为预防和治疗泛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将医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方法相结合,泛血管医学构建了一个集预防、筛查、评估、治疗、随访和康复于一体的全方位平台,以实现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统一管理。
文章指出,泛血管医学的核心任务是泛血管疾病的全过程管理,强调跨学科合作和整合,为患者提供全面管理,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

图 泛血管疾病的全程管理
风险分层和长期随访是泛血管疾病全面管理的重要方面。
对于未来泛血管医学发展,文章强调,系统筛查是泛血管疾病全过程管理的关键。结合血液生物标志物的非侵入性和侵入性成像技术均用于筛查泛血管疾病。
泛血管医学中心的建立是促进泛血管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显著减少漏诊、误诊和不必要的转诊。
此外,教育普及有助于传播泛血管医学知识,提高公众对这一新兴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文章强调,迫切需要整合资源,开展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泛血管疾病研究。
此外,还应开展基础医学研究,以揭示泛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从而促进多效性药物的开发。也有必要建立泛血管疾病数据库,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并开发泛血管健康指数自动评估系统。
来源:
[1]Panvascular medicine: an emerging discipline focusing on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Eur Heart J. 2022 Aug 10.
[2]杨靖,王克强,霍勇,等.泛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科学声明.中国循环杂志,2019,34:1041-1047.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9.11.001.【扫描二维码获取全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不“婚”有害:单身可增加2倍女性中风风险
结不结婚,和谁结婚,不仅是个社会问题,更关乎健康。阜外医院陈纪春、陈沛等对8千余人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各种单身,包括到适婚年龄的未婚、离异、分居冷战以及不幸丧偶,均会增加女性脑卒中罹患风险,而非男性。研究显示,与已婚女性相比,各种单身会增加女性2.15倍脑卒中罹患风险,而在校正常见心脑血管风险因素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后,风险依旧。而男性则不然,婚姻状况与其脑卒中患病风险无关。加拿大研究:有冠心病的人,每隔20分钟应活动7分钟
走一走,坐一坐,看看电视,是很多冠心病患者的一天。但这种几乎坐着不动的生活方式是不利于康复的。近日,在加拿大2018心血管大会上报道的一项研究称,冠心病患者每隔20分钟起身随意活动7分钟,有利于康复延寿。为什么是每隔20分钟起身活动7分钟?研究者介绍说,久坐会损寿,而坐一会适当活动活动会降低久坐所致风险,特别是在一天最少消耗770千卡热量的情况下。人与狗在一起时,“爱的荷尔蒙”水平就会上升
狗,通常被誉为人类最好的朋友,至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和狗就维持着一种特殊的友谊和相互支持的纽带。狗也一直是许多科学研究的主题,研究它们如何为我们人类带来幸福。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养狗作为宠物与我们的心脏健康有关。一项研究显示,养狗可以降低一个人过早死亡的风险高达三分之一。此外,哈佛大学剑桥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养狗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较低中国心血管医生调查:41.5%为女性,1/3为研究生,1/4曾出国深造
中国和美国的心血管科医生有什么差别?近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等对31个省的25240名心血管医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我国心血管病医生不但较为稀缺,而且经过认证的介入医生较少。在我国分别平均每10万人有1.9位心血管医生,美国则为每10万人中5.57名。图1每10万国人对应的心血管专科医生人数调查还显示,中国女性心血管医生占41.5%,而在美国仅占12%。杨进刚阜外2023-07-31 08:06:32
0000NSTEMI患者何时该介入治疗?上海胸科医院何奔团队新方案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远期死亡率较高。如何尽快识别高危人群,进行危险分层,并对高危人群进行介入干预措施非常重要。近期,上海胸科医院何奔教授团队提出了一套新的快速评估入院NSTEMI患者危险程度的系统。对入院诊断为NSTEMI的患者在接诊时用TIMI评分进行快速筛查:低风险患者考虑保守治疗,而高风险患者则立刻进行介入治疗和加强管理。杨进刚阜外2023-09-22 20:46:0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