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磁共振可全面评估高血压性心脏病(阜外医院赵世华等综述)
文章指出,心脏磁共振可鉴别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常表现为向心性左心室肥厚,延迟强化很少累及室间隔。
阜外医院赵世华等在本刊发表综述,结合近年来发表的多项研究结果指出,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可为心血管疾病提供结构功能和虚拟病理信息,结合新兴AI 技术优化扫描及后处理方案,为无创定量全面评估高血压性心脏病提供了可靠方案。
而肥厚型心肌病的室间隔、心肌中层、局灶性强化更常见,可伴有典型室壁增厚、左心室质量增加及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心血管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对其进行早期诊疗和干预有助于减轻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
这些技术可用于鉴别心肌肥厚病因、提示风险分层、指导个性化管理、评估疗效及预后。
长期以来,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依赖于病史、体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但缺乏特异性。
另外,新兴的旋转坐标系下时间常数(T1ρ)成像无需对比剂就能检测到心肌胶原含量改变并反映纤维化改变,但该技术尚不能量化,有待验证其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效能。
有学者通过采集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 T1 mapping 图像进行纹理分析,从而鉴别二者弥漫性和局灶性纤维化的组织信息差异,基于支持向量机器方法的准确率为 86.2%,基于测试验证数据集方法准确率为 80.0%,表明 T1 mapping 图像纹理分析比 T1 值有更高诊断价值。
来源:向晓睿,赵世华. 高血压性心脏病磁共振成像现状与进展.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1069-1072. DOI: 10.3969/j.issn. 1000-3614.2022.10.017
研究数据表明,心脏磁共振通过多参数识别左心室肥厚及重塑模式,监测左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变化,不仅利于提高高血压性心脏病检出率,还可补充参考指标指导临床干预和管理。

文章还指出,AI 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已有学者将常规成像方式与 AI 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诊断评估。
年轻人心梗有什么特点?近期多项研究结果汇总
年纪轻轻就得心梗,已不少见,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在2.4万例患者中进行的分析显示,≤45岁急性心梗患者占8.5%。年轻心梗患者都有哪些特点?多项研究凸显四个问题:男性、吸烟、肥胖、血脂异常。比如心血管研究一篇文章就指出,不到45岁心梗患者危险因素排序为:吸烟、肥胖、男士、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这些都是基于大量研究得出的结果:SFDA:男性性腺机能减退者用睾酮有心血管风险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SFDA)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称,用于治疗男性性腺机能减退的睾酮药品存在心血管风险,主要与静脉血栓、卒中、心脏病发作、心律失常、死亡等风险增加有关。SFDA指出,自2014年以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加拿大卫生部等国外监管机构相继发布了关于睾酮药品的安全性信息,主要涉及到与心血管方面相关的可能风险。安徽医省立医院严激:预测心衰患者能否从再同步化治疗获益有新指标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严激、王齐等研究发现,心脏舒张充盈模式会影响CRT疗效,非限制性充盈的心衰患者从CRT中获益显著,而限制性充盈的心衰患者对CRT反应率低、疗效差,且预后不良。本研究中,接受CRT的61例缺血性心肌病所致的心衰患者中,非限制性充盈患者36例,限制性充盈患者25例。阜外医院研究揭示,中国心梗患者仅43%认为症状与心脏有关,一半没有及时就医
2010年,我国约有800万心梗患者,2030年将飙升到2300万。怎么救治心梗患者成了我国一个重要问题。能否尽快去医院就诊就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缩短就诊时间是个世界性问题。就西方发达国家,这个时间平均为2~3小时,但其中仍然有约10%的患者会超出12个小时就医。那么中国如何?杨进刚阜外2023-08-17 10:26:45
0001降低LDL-C,未增加出血风险!Stroke述评
都知道升高的“坏胆固醇”LDL-C不好,但是应用他汀将LDL-C降得低了,又会投鼠忌器,恐增加脑出血风险。这个担忧主要来自于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及SPARCL试验。不过这种担忧似乎已经慢慢动摇了,之前有临床试验显示,降脂新贵PCSK9抑制剂即使将LDL-C降低到30mg/dL也未增加脑出血。而且欧洲相关指南建议糖尿病及其他高危患者的LDL-C靶标为<55mg/dL。